作者|武靜靜
編輯|鄧詠儀
36氪獲悉,交通安全智能化的端云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弘目信息」近日已完成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共青城軟銀華鑫投資中心領投。公司稱,資金將主要用于產品研發,業務拓展以及團隊搭建等。
蘇州弘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目信息)于2021年3月在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創立。公司通過AI智能硬件、交通感知識別算法及交安大數據應用等產品布局,聚焦于將AI落地在交通安全領域。
公司核心管理團隊具有10年以上的“AI+交通工程”行業經驗。弘目信息創始人楊立成曾就讀于北京交通大學和吉林大學的交通規劃與管理專業,曾在國內多家知名公司負責視頻安防和智能交通產品搭建和開發。2021年9月,楊立成獲評常熟市“昆承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
弘目信息創始人楊立成告訴36氪,過去幾年隨著深度學習軟硬件技術的成熟,以及近期大模型的火熱,AI的落地受到廣泛關注,在交通領域,人工智能落地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眼下整個智慧交通行業正在進入深水區,距離AI技術真正落地深耕到具體的細分場景,進行實踐賦能應用還需要漫長的路要走。
比如,交通安全領域,目前國家以及相關部門都在聯合制定各種政策,并組織了近百萬的交通協管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資源在建設,但眼下普遍的管理方式仍以事后分析,違法處罰、設置標志標線等傳統的手段為主。 若采用AI,則可通過降低事故率和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節約行政經費數十億元。
根據公安系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深化道路交通隱患治理。未來可預期這一市場規模將達百億,其數據應用衍生市場更是超過千億。
“所以,我們希望將AI技術深度應用于其中,推動交通安全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迭代提升。”楊立成說。
他認為,這不僅是個涉及民生的重要行業,也是AI能夠發揮效能的場景:
所以,弘目信息選擇從交通安全這個細分場景切入,瞄準交通安全事前、實時、事后的全流程,用AI進行人車感知、軌跡提取,行為分析,并最終提供事故追溯及深度調查分析,來輔助交通設計單位,交通管理部門,自動駕駛廠家和保險公司等產業鏈環節一起改善交通安全問題。
弘目信息技術路徑
楊立成告訴36氪,把AI在交通安全領域落地是個囊括“人、車、路、環境”的系統工程,尤其面對路段復雜的場景,并非具備簡單的感知能力就可以,而是需要端到端的“交安專精”一體化解決方案,幫用戶直接一步到位,做到與交安管理業務深度融合,無縫人機交互,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
弘目信息打造的云邊一體化解決方案涵蓋一系列軟硬件產品:
在路口的“交安勸導員”機器人一體化前端
端側的一體化前端內置了弘目自研的AI box智能硬件產品,采用國產芯片和嵌入式操作系統,有1T、5T、6T等12nm多核異構低功率多規格NPU,有20多種自研算法,在低成本低功耗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人車識別、交通違法信息采集、實時軌跡捕捉和交通沖突檢測,并集成聯動聲光設備和分布式多設備網絡聯動,在彎道,路口等城鄉結合地區的復雜路段進行實時安全風險反饋交互。
楊立成告訴36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云端和端側的一體化交通安全智能化數據閉環上。“憑借低功耗、低成本、端到端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依靠全流程數據能力,我們提升了交通安全管理這一細分場景的效率和質量,并依靠數據能力積累了專屬場景認知,未來定位在基于交安數據專精感知挖掘的安全服務運營。”
目前,弘目信息的核心用戶是交警和公路局等政府部門以及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部門,公司在上海,蘇州和嘉興設有研發中心和服務機構,已經在河北、浙江、北京、江蘇等10余個省市地區落地了標桿應用,與蘇交科,天津市政設計院,司法部鑒定院,中船杰瑞,河北交管科研所等業內領軍企業簽訂戰略協議和實現深入合作。
楊立成透露,2023年公司已經實現超1000萬收入,連續兩年同比增長了超100%。
他提到,接下來,公司將繼續開拓新市場,進一步在專注于交通安全數字化和智慧化領域的前提下完善產品線,布局全國并進一步打通產業資源。
軟銀華鑫負責人馬俊表示:“以車路協同和智能駕駛為代表的智慧交通是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也是一個萬億產業,交通的本質是安全和效率,而交通安全是基礎和前提,弘目信息定位在交通安全的數字化和智慧化‘專精感知-挖掘’研發,既保證了行業的專注精準,又針對了產業的核心關鍵點,而這些是基于團隊在人工智能和交通工程行業多達二十年的持續積累,我們知道AI是發動機,但場景化才是生產力,我們相信隨著弘目信息在交通安全這個即利國利民、又能夠產生無限收益的行業持續耕耘,有望成為AI交通安全運營服務這個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