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范亮 丁卯
編輯 | 丁卯
2024年2月28日港股盤后,百度公布了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務報告。
具體來看,2023年四季度,公司錄得營業收入349.51億元,同比增長6%;同期,實現歸母凈利(Non-GAAP口徑)77.5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對應歸母凈利率22%。2023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5.98億元,同比增長9%;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non-GAAP口徑)287.4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9%,對應歸母凈利潤率21%。整體來看,2023年,百度的營收和盈利表現均超市場預期,展現出了較強的增長韌性和盈利能力,這無疑有助于提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亮眼的財務數據背后,文心大模型生態的商業化進展仍是本季財報市場關注的核心,根據財報和業績說明會的披露,目前AI已經通過廣告和智能云等業務,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業績增量。作為國內頭部的AI企業,百度能否在AI的商業化進程中取實質性的突破,不僅直接關系到公司的短期業績表現,而且也是市場考察其長期競爭力的重要參考指標。
那么,本季度來看,百度的財報表現如何?AI的商業化進展是否已經在業績中得以體現?未來的百度是否具備長期的增長潛力?
財報綜述
根據公司財報,2023年四季度,百度實現營業收入349.51億元,同比增長6%。其中,核心收入為274.88億元,同比增長7%;愛奇藝收入77億元,同比增長2%。在核心收入中,在線營銷收入為192億元,同比增長6%;非在線營銷收入為83億元,同比增長9%,主要得益于智能云業務的擴張。
2023年全年,百度實現營業收入1345.98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核心收入1034.65億元,同比增長8%;愛奇藝收入319億元,同比增長10%。在核心收入中,2023年百度的在線營銷收入為751億元,同比增長8%;非在線營銷收入為284億元,同比增長9%。
圖:百度營收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36氪整理
從利潤表現來看,百度四季度實現經營利潤53.92億元,同比增長17%,對應經營利潤率15%。其中,百度核心經營利潤為46.68億元,同比增長23%,核心經營利潤率為17%。凈利潤方面,四季度,non-GAAP下歸屬于百度的凈利潤為77.55億元,同比增長44%。其中,百度核心凈利潤為75.00億元,同比增長53%,核心凈利潤率為27%。
2023年全年,公司實現經營利潤218.56億元,同比增長37%,對應經營利潤率為16%。其中,百度核心經營利潤為188.25億元,同比增長30%,對應經營利潤率18%。凈利潤方面,2023年,Non-GAAP口徑下百度的歸母凈利潤為287.47元,同比增長39%。其種,Non-Gaap口徑下的核心凈利潤為274.18億元,同比增長38%,對應核心凈利潤率為26%。
圖:百度核心營收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36氪整理
整體來看,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百度營收和利潤表現均超過市場預期,這背后一方面在于公司核心業務維持了較高的穩定性和增長韌性,堅定了公司營收和盈利的基本盤;另一方面,則在于全面發力AI后,AI技術的持續迭代重構了公司產品和服務,實現了效率的提升,為公司業績增長帶來了新的增量。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2024年,隨著百度對生成式AI和基礎模型的持續投入,其AI相關業務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為公司營收擴張注入新的動力;同時,考慮到AI賦能下,公司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也為公司未來盈利前景帶來了更穩定的保證。
財報亮點解讀在線營銷:AI加持下增長潛力繼續釋放
本季度,百度的廣告業務錄得營收192億元,同比增長6%,主要由旅游、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和其他方面所推動。這一增長略超此前市場的一致預期,表現出較強的增長韌性,奠定了公司業績的基本盤。
我們認為,廣告業務穩定擴張背后主要得益于AI技術持續賦能下,商業化進程的加速,為傳統廣告業務所帶來了更多貨幣化轉化潛力。
在應用和用戶側,2023年,百度全面推進旗下產品及服務的AI原生化重構,推出百度新搜索、百度新文庫、文心一言App等AI原生應用,財報顯示,截至12月底,百度App的月活用戶已經達到6.67億。
在產品平臺側,百度基于AI技術,陸續推出擎舵、輕舸、品牌智能體等全新AI營銷平臺,持續帶動廣告系統升級。目前,包括洋河、飛鶴、京東、海爾等越來越多的的客戶開始選擇使用百度的AI營銷工具,新營銷平臺已經吸引了約10000名廣告用戶。
在AI技術和原生應用的賦能之下,廣告商實現了更高的轉化率和ROI,以飛鶴為例,目前其基于品牌智能體打造的“飛鶴官方智能助手”,可通過多輪對話形式,為用戶提供更精準、更個性化的服務,有效提升了商品與消費者的匹配效率。
而與此同時,隨著AI平臺和新功能的引入,目前廣告客戶的轉化率提高22%,客戶留存和轉化率的提高,也進一步反饋至公司的廣告業務,本季度為其帶來數億元的業績增量。
展望未來,我們認為,AI技術的持續迭代為公司在線營銷業務注入了更多增量空間,同時也強化了廣告業務中長期的增長潛力。考慮到目前公司整個廣告客戶群中只有一小部分采用了新的營銷平臺,這意味著未來AI對廣告業務的賦能仍存在巨大的機會。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預計到2024年,AI技術將為百度帶來約30億人民幣的廣告增量收入。
智能云:企業建模及模型推理需求增加,帶動智能云業務回暖
根據業績說明會的披露,2023年四季度,公司合并報表口徑下的智能云業務營收錄得57億元,同比增長11%;非合并報表口徑下的智能云業務營收為84億元人民幣。
云業務持續回暖的背后主要取決于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效應,第二則受益于AI帶來的增量收入。
根據業績說明會的披露數據,合并報表口徑下,四季度AI給智能云業務帶來的增量收入約占4.8%左右,主要受益于企業對模型構建以及模型推理需求的增加。
據悉,目前三星、榮耀、汽車之家等大客戶均與百度智能云達成戰略合作。隨著客戶陣營的不斷擴充,文心一言使用量和文心大模型API調用量也得以持續高增。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文心一言用戶規模已超過1億;而在大模型調用量上,根據業績說明會的數據,目前文心大模型的日調用量已超過5000萬次,季度環比增長190%;12月,約有2.6萬家企業調用文心大模型,季度環比增長150%。
與此同時,為了更多企業能夠更好地調用文心大模型,近期百度繼續推出兩款MaaS產品:分別為用于應用開發的千帆AppBuilder和用于專有模型開發精調的千帆ModelBuilder,其中,千帆ModelBuilder累計精調了10000個模型。
自動駕駛:蘿卜快跑維持穩定擴張態勢
本季度,百度的自動駕駛服務蘿卜快跑供應的自動駕駛訂單約83.9萬單,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2.19%。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累計向大眾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已經超過500萬單,穩居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商。
目前,蘿卜快跑已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和上海五個城市開展了無人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及測試。就武漢而言,自2022年8月在武漢開啟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至今,蘿卜快跑在武漢的車輛數、運營面積、覆蓋人口均實現指數級增長。
另外,百度財報披露,2023年Q4,其無人駕駛訂單占武漢整體訂單組合的比例達到45%,高于2023年第三季度的40%。
原生應用:重構后流量顯著增加
本次百度這份財報最大的亮點,還是其AI原生應用給公司帶來的巨大流量增量。
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不久前在極客公園的一次會議中提到“今年絕大多數時候,全社會焦點都在大模型本身。但是我一直的觀點都是,在基礎模型之上要有千千萬萬的 AI 原生應用,大模型的價值才能被體現出來。”
為此,百度將旗下眾多應用基于AI進行了重構,并推出了AI原生對話應用文心一言。
根據百度披露,其旗下多款產品經AI重塑后,已經開始展現出非常大的價值潛力,其中百度新搜索、百度文庫的表現則最為亮眼。
分別來看,百度新搜索目前已具備極致滿足、推薦激發和多輪交互三個特點。
“極致滿足”是當用戶搜索問題時,不再是返回一堆鏈接,而是通過對內容的理解,生成文字、圖片、動態圖表的多模態答案,讓用戶一步獲取答案;“推薦激發”則可以實時推薦用戶可能關心的問題;在針對復雜需求時,“多輪交互”特點也可以通過提示、調整等方式,滿足用戶更個性化的搜索需求。
反應在數據上,在當前百度搜索每天已有的問答需求中,首條滿足的比例已達到70%,百度搜索日均新增問答需求超過5000萬。
再來看百度文庫,作為百度AI重構最徹底的一款產品,百度文庫目前已經實現了從內容工具到生產力工具的轉變,成為“一站式AI內容創作平臺”。
公開信息顯示,百度文庫AI用戶數累計超8000萬,新功能累計使用超7億次,PPT生成超2000萬份。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發布《大模型賦能智慧辦公評測報告——PPT生成》,百度文庫總分86分排名第一,四項指標均獲第一,獨占大模型PPT產品第一梯隊。
總結與展望
綜合來看,單從財務數據的角度,2023年四季度及全年百度交出了一份超預期的財報,特別是在非公認準則歸母凈利潤的口徑下,其四季度單季75億元的利潤,遠遠超過投資機構的預期。
不過,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當下市場對百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其AI業務的具體表現。而百度則在本次的財報中傳遞出以下幾個亮點:
一是,廣告業務在輕舸、品牌智能體等全新AI營銷平臺的加持下,已經導入洋河、飛鶴、京東、海爾等多個品牌,AI為廣告業務帶來的增量已經開始持續釋放,展望未來,隨著宏觀經濟的持續回暖以及AI營銷工具的進一步加碼,預計AI將會進一步打開廣告業務的增長前景,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預計到2024年,AI技術將為百度帶來約30億人民幣的廣告增量收入。
二是,百度的AI也為智能云業務貢獻了增量。根據百度業績說明會披露,公司四季度AI云收入同比增長11%至人民幣57億元,而在非合并報表下智能云業務已經達到84億元,公司預計2024年AI云仍能保持收入強勁增長,并在non-GAAP運營水平上產生利潤。
三是,百度各系列應用在AI重構后,開始為公司帶來巨大流量增量。體現在數據上,百度搜索首條滿足的比例已達到70%,日均新增問答需求超過5000萬;百度文庫AI用戶數則累計超8000萬,新功能累計使用超7億次,PPT生成超2000萬份。
整體來看,作為國內第一梯隊的AI企業,百度的AI業務無論是在用戶認可度,還是商業化進程上均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不過,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目前市場還未對百度的AI業務進行充分定價,當前百度的靜態市盈率僅12.69倍,處于近三年以來的絕對低位。我們認為,考慮到百度在國內AI領域的頭部地位,以及AI技術及原生應用所展現出的巨大潛力和穩定的盈利前景,這意味著當前資本市場對百度的價值存在明顯低估,因此,投資百度的性價比可能已經開始凸顯。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為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