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0點23分,迎來了驚蟄節氣。驚蟄,又名“啟蟄”,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時間在每年的3月5日至7日之間。代表著春雷驚醒了冬眠的動物,標志著進入農事的時節。
一聲驚雷起,春風十萬里。如果驚蟄節氣這一天天氣還很冷,那么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現象。
每年一進入三月,就經常能聽到有關“倒春寒”的話題。受北方頻繁南下冷空氣或者南方持續陰雨的影響,平均氣溫下降至比常年同期偏低,且持續一段時間的一種天氣現象。至于氣溫下降到什么程度和持續的時間,各地標準略有不同。對于北方地區,倒春寒意味著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驟降;而對于南方地區,通常和低溫陰雨相聯系。
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
在驚蟄時節,吃梨具有多種益處,包括潤肺、清熱、化痰、生津止渴、潤腸通便等功效。這是因為梨性涼、味甘,有助于改善肺熱引起的咳嗽、痰涌等癥狀,同時也可以清熱、化痰、生津止渴,適應氣溫回升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