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光”組合式人才幫扶團是省委人才辦、省科協針對山區海島縣產業需求,以“院士專家團隊+省級學協會+人才驛站”為主要形式組建的幫扶機制。自2022年7月工作開展以來,市科協積極對接,認真謀劃,優化機制,統籌力量,整合資源,推進“希望之光”組合式人才幫扶工作走深走實,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累計組織企業與人才對接49場次,引進產業領軍型人才50余人,培訓產業技術人才萬余人次,促成18項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得到了省委人才辦、省科協的充分肯定。3月27日至28日,全省“希望之光”組合式人才幫扶團助力山區海島縣高質量發展現場推進會在龍游召開,總結推廣衢州市工作經驗。
加強統籌謀劃,構建一體化推進體系
一是建好聯動推進機制。統籌人才辦、科協、經信、科技等多個部門力量參與幫扶工作,建立健全定期協商、溝通交流督促問效等機制,形成人才辦牽頭、部門參與、科協實施工作格局,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并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打造市縣一體、部門聯動推進機制,形成合力推動落實。
二是優化常態運行機制。建立常態研究分析、定期專題調研等機制,形成“1346”運行機制,即緊扣1個主導產業,制定企業技術需求、人才合作需求、科技成果轉化3張清單,提供產業發展定向、科研成果供給、人才技術支撐、院校資源拓展4大服務,推進一周一微型沙龍、一月一組團幫扶、一季一深度會商、半年一課題攻堅、一年一成果轉化、三年一產業跨越的6步工作法,把幫扶工作落到實處。目前,共舉辦幫扶活動110余場次。
三是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健全人才驛站機制,明確幫扶團享受學會服務站等相關政策,建好聯絡員隊伍,確保每個幫扶團在當地有場所、有對接人員、有后勤保障等人財物支撐,推動人才幫扶工作制度化推進、常態化開展。目前,已實現縣級人才驛站全覆蓋。如龍游縣整合特種紙科技創新管理服務中心、特種紙檢驗檢測中心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團隊力量,將人才驛站設在經濟開發區的浙江省龍游特種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便于常態化開展幫扶工作。
做實幫扶機制,打造規范化服務體系
一是建好幫扶團隊。根據縣(市、區)產業特點,邀請1名熟悉產業發展前沿、能夠把握發展方向的院士專家作為人才幫扶團首席專家,帶領3名左右產業匹配度高、與當地有合作基礎、有時間有意愿參與幫扶的省級學會專家、高校學科帶頭人,吸納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共同組成人才幫扶團。同時,深度鏈接幫扶團背后的高校、學會、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做大做強“希望之光”幫扶力量。據統計,各幫扶團共匯聚專家100余名,涉及21所高校科研院所。
二是推動幫扶結對。通過主動上門、邀請來衢等方式,推動各縣(市、區)與幫扶團隊精準對接,通過技術、資金入股等形式,形成“價值共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建立緊密型、合作型的新型幫扶關系。如倪永浩院士通過技術入股形式,和金昌特紙共同成立了金加浩公司,轉化落地院士團隊的多項研發成果,其中投資3.6億元的年產550萬卷環保型電子信息元件封裝專用材料與13000萬平方米數碼信息專用材料項目正有序推進,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5億元。
三是做實幫扶合作。堅持項目化運作、市場化運行,整合院士工作站、院士專家合作項目、學會服務站、博士創新站等創新平臺項目,以具體項目把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到實處,解決“點上、面上、鏈上”技術難題。如龍游縣幫扶團幫助引進5家省級學會在龍游設立學會服務站,江山市幫扶團推動化工企業與浙大衢州“兩院”達成合作項目10個,投入相關經費1000多萬元。
強化實績實效,做實全方位幫扶體系
一是深入調查研究,把好產業發展方向。圍繞當地主導產業發展,組織專家對產業、行業共性問題進行把脈問診,形成6篇對策建議,并已轉化為具體的政策舉措。其中,由杭州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執筆撰寫的《關于將特種紙納入我省新材料領域的對策建議》,得到了浙江省副省長盧山的批示。
二是協同聯動攻關,破解企業技術難題。圍繞主導產業及產業鏈企業的技術需求,破解一批產業、企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目前,幫扶團共幫助企業解決共性、個性技術難題40余項。如省電機動力學會針對常山軸承用模具壽命提升、軸承鍛造智能四工位全自動單打生產線關鍵技術等4個項目進行項目合作和技術攻關;省復合材料學會與合成材料有限公司開展長鏈硅烷生產技術開發、耐高低溫高性能苯甲基硅油研制及產業化等多個課題攻關。
三是引入先進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幫扶團幫助引進省內外專家及其團隊的高層次創新成果在衢轉化落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如引進浙江科技學院沙力爭教授的研發成果在恒達新材應用轉化,成功開發出“醫用透析紙”,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企業年新增銷售額2億元、利稅5000余萬元。
四是深化聯合培養,建強產業人才隊伍。利用幫扶團資源,開展學術交流和學歷提升、技能培訓、實訓實踐等活動,引進和培養產業高水平創新型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打造一支帶不走的產業人才隊伍。如利用幫扶團成員所在的浙江科技學院資源,開辦制漿造紙技術等學歷提升班,累計培養產業人才250人;設立特種紙龍游特色班,累計培訓企業技術工人2000余人次。
作者: 杜韻 來源: 衢州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