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新昌縣 2024“新希望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有小學生發明的“仿生六足機器人”等項目獲獎,引發了輿論質疑,官方則回應稱“可在家長老師幫助下完成”。
中國科協辦公廳 1 月 9 日印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在參賽對象、組織方式、賽制規則等方面進行了大幅改革,要求各關聯賽事和創新大賽建立科學道德和科技倫理審查機制。
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辦于 1982 年,是由中國科協牽頭舉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發現和培養活動,對標新時代國家人才戰略需要。
《辦法》明確,不再接受 15 歲以下少年兒童參賽,重點面向 15 至 24 歲校內外青少年群體開展。
在評價機制上,創新大賽不再對選手創新作品進行評價,而是注重現場考察和客觀評價,著重考察選手知識應用、動手實踐、創新思維、批判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此外,創新大賽關聯賽事名單實行動態調整機制,每兩年評選一次。
《辦法》對創新大賽關聯賽事的申報主體、賽事對象、賽事規模、學科領域及組織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規定。
為杜絕弄虛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創新大賽設立科學道德和倫理審查委員會,由科研機構學科專家、教育專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組成,并負責對推薦選手在參賽過程中是否遵守科學研究道德、科技倫理規范和行為準則等進行審查。
審查機制旨在確保競賽評審公平公正,活動組織規范有序。參賽選手不得有違反相關競賽規則、抄襲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學術不端行為。如因賽事組織原因引發不良社會影響,創新大賽組委會將取消相關賽事入選資格,該賽事兩年內不得再次申報。
如發現存在弄虛作假、他人過度參與、“移花接木”等違規問題,將一票否決,取消相關人員參賽資格,并視情況扣減相關賽事下一屆創新大賽推薦名額。
《辦法》第三條中提到,創新大賽的宗旨之一是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涵養優良學風,塑造青少年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思想品格,樹立科技報國的遠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