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拱墅新質學堂暨杭州市拱墅區“新質生產力”科學傳播員培育活動啟動。本次活動由拱墅區委人才辦、區科協、區科技局、團區委、大運河數智城管委會共同主辦,浙江省科普聯合會承辦。
浙江省科普聯合會副會長、省科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王忠民,杭州市科協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魯玉安,拱墅區委副書記、社會工作部部長、政法委書記王翔,以及杭州市科協科普部、拱墅區委人才辦、區科協、區科技局、團區委、大運河數智城管委會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首批學員參加活動。活動由浙江省科普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忻皓主持。
培育活動是“大運河邊的科普墅”2025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歷時一年,圍繞“新質生產力”主題,通過一系列高質量科普培育,推動學員科學傳播能力提升,打造一支既懂科學又擅長傳播的優秀青年科學傳播員隊伍,形成拱墅區科學傳播“蓄水池”、科技創新“動力源”,助推全區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
活動中,王翔指出,面對新發展、新任務,通過培育“新質生產力”科學傳播員隊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科普工作隊伍是省“十百千萬”科學傳播專家隊伍建設工作在拱墅區落地的具體體現和落實區委有關工作部署的有效載體。同時要求,主辦單位要多方合力,堅持全鏈條科學謀劃,從需求側、供給側、服務側多思考和發足力,推動科技、科普人才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學共研共成長。培育活動要打破壁壘,架起連接科技創新和公眾認知的橋梁,用最快速的方式、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前沿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群眾愛聽能懂的科普內容,讓更多科創成果廣泛傳播,激發更多創新創業熱情,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智力支持。參加學員要認真學習,互學互促,提升專業素養和能力水平,并帶動身邊更多人參與到科學傳播中來。
忻皓詳細解讀了本次培育計劃的具體內容,包括課程設置、積分制度等,為學員們提供了清晰的學習路徑。
杭州市科協科普部及拱墅區委人才辦、區科協、區科技局、團區委、大運河數智城管委會等主要負責人共同為10個學習小組組長授予了學員提升計劃。
首批學員代表、來自浙江電子音像出版社的吳書林進行發言,分享了自己對于科學傳播的看法和參與此次活動的期待。
忠民為全體學員帶來了精彩的第一堂課《從新質生產力看新質科普力》。他結合新修訂的科普法,深入探討了如何將新質生產力的理念融入到科學傳播工作中,以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
向新向質,墅贏未來!相信通過多方參與和共同努力,“大運河邊的科普墅”將推動更多新質生產力創新成果將在拱墅落地開花,更多科學故事將在拱墅書寫傳播。
作者: 閔競 來源: 拱墅區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