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7日,狂風肆虐,暴雨來襲,車輪碾過之處激起了一米高的水花。
這是蘑菇車聯自動駕駛車輛在北京順義實測的場景。
當天,北京迎來暴雨,降雨量達到148.8毫米,低洼地區積水最深有30厘米。車輛安全順暢地完成了嚴重積水路段通行、雙向無隔離帶道路會車,一路暢通無阻。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突破暴雨極端場景
蘑菇車聯是一家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全棧技術與運營服務提供商。與華為、百度、小馬智行等中國自動駕駛頭部企業一道,蘑菇車聯正在為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迎接新出行時代到來而不斷努力。
今年3月,蘑菇車聯與衡陽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智能終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及智慧交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推動城市級自動駕駛大規模落地和商業化運營。
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約5億元,首期自動駕駛車隊已批量駛入衡陽市主干道進行測試,并將于9月陸續投入商業化運營,應用于衡陽旅游觀光巴士、微循環公交、園區通勤擺渡、快速路公交等,后期還將覆蓋智能駕駛網約車等城市公共出行場景以及市內物流車、清掃車、巡邏車等城市公共服務場景。
蘑菇車聯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商業化落地上的探索,或許正是中國自動駕駛迎來變革的星星之火。
蘑菇車聯率先啟動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
破土而出
蘑菇,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一夜就能夠長出來。實際上,這得益于其地下菌絲體的功勞。菌絲集中成密集的球體,排列成一個個子實體,當細胞變長時,菌絲形成的球體就會長出地面形成蘑菇。待蘑菇衰老后,又再次形成袍子,散落在地里形成菌絲,如此往復、生生不息。
蘑菇車聯也恰如其名,默默完成了近四年技術積累和落地實踐,最終成為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的領軍者。
蘑菇車聯成立于2017年11月,2019年獲得由騰訊領投的1.2億美元A輪融資,同年便與中國電信、騰訊車聯達成戰略合作,并在國家級智慧交通示范基地北京順義北小營鎮落地了國內首個開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示范路段狹窄且雙向無隔離帶,涵蓋貨運車輛、非機動車、加油站、臨時路障等多種道路元素,是典型的開放混合城市交通場景。
2020年7月,蘑菇車聯在上述路段實現了國內首個車路云一體化的自動駕駛落地。這也是全球唯一可在暴雨、黑夜等極端環境下安全穩定運行的自動駕駛系統。
目前,目前,蘑菇車聯自動駕駛項目已經在北京、蘇州、衡陽等多地開展實施。至此,蘑菇車聯在自動駕駛領域率先實現了大規模商業化落地。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城市公共出行車輛
探索實踐
當前,車路協同已經成為我國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主流路線。
6月11日,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智能汽車的技術路線即將納入統一管理。現在中國已經明確走車路協同的路線。
日前,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AIR)與百度Apollo聯合發布的車路協同技術創新白皮書同樣大力提倡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方案,指出車路協同能讓自動駕駛行車更安全、行駛范圍更廣泛、落地更經濟,讓自動駕駛規模化、商業化落地門檻大大降低。
蘑菇車聯依托L4級單車自動駕駛技術、車路云一體化體系、智慧交通AI云平臺三大核心技術,打造了車路云一體化的自動駕駛系統,通過在暴雨等極端天氣中的突破表現,進一步驗證了立足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具備更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并能有效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蘑菇車聯單車自動駕駛套件
憑借三大核心技術以及“國內首個開放式5G商用智慧交通車路協同項目”、“國內首個車路云一體化的自動駕駛”等實踐成果,蘑菇車聯成長為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先行者。
駛向藍海
自動駕駛是一片藍海中的藍海。
歐盟計劃在2022年前為所有新車“聯網”,以實現真正的智能交通管理,預計2030年將步入完全自動駕駛社會。德國已經通過法案,將于明年起允許L4級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出現在公共道路。
而我國發改委等十一部委早在2020年便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未來五年我國智慧交通將保持13%左右的年均復合增速,到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
可以預見的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大潮已經來臨,城市智慧交通是自動駕駛應用的萬億級市場。立足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全棧技術與運營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蘑菇車聯將成為這一市場的直接受益者。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城市公共服務車輛
未來,蘑菇車聯還將在全國更多城市開展自動駕駛測試并陸續投入商業化運營,借助車路云一體化的系統級方案,全面提升城市出行的安全和效率,滿足市民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的出行需求。
蘑菇車聯自動駕駛城市公共服務車輛
結合國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規劃方向,以及企業自身的前瞻戰略布局、落地實踐,蘑菇車聯無疑是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與產業發展趨勢的幸運兒。蘑菇車聯的一小步,或許也是中國自動駕駛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