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8月12日上午消息,貝殼找房(NYSE:BEKE)今日發布2021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貝殼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449億元 ,同比增長64.6%。貝殼董事長兼CEO彭永東在電話會議表示:“隨著供需平衡和房價長期相對穩定,我們判斷會出現三個轉變,即市場的重心會由‘房’轉向‘人’,由‘交易’轉向‘服務’,消費者的需求由‘買到房’轉向‘住的好’。”彭永東強調,“貝殼將堅持對行業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效率和消費者體驗,創造長期價值。”
第二季度,貝殼在業務上面臨著復雜的宏觀和市場環境。
首先是監管相關的消息頻出,反壟斷和數據安全等成為主要話題。監管部門對多個行業及公司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彭永東表示,貝殼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并進行認真的自查和整改,得到了很多與相關部門高密度溝通與匯報的機會。貝殼不僅收獲了來自相關主管部門對貝殼在房產交易行業里做出的正面貢獻的肯定,也同時進行了持續向內歸因的思考。
其次,房地產交易市場方面,從今年初開始,各地陸續出臺一系列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為目標的調控措施,包括限貸、限價、限購、貸款審批周期加長和貸款利率提高等。各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得到了有效抑制,從5月起多個城市的二手房市場開始出現降溫,市場相應進入又一個量價調整時期。
彭永東認為,隨著供需平衡和房價長期相對穩定,樓市會出現三個轉變,即市場的重心會由“房”轉向“人”,由“交易”轉向“服務”,消費者的需求由“買到房”轉向“住得好”。 同時“住”這個行業仍然相對低效,用戶滿意度低,標準化、數字化、線上化程度低等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他認為短期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不會改變消費者長期對美好居住的向往和需求。
在他看來,回顧過去20年的經歷,每次市場的調整都帶來了面向未來的品質迭代、戰略思考和發展機會。“08-09年我們做科學管理,11-12年我們做真房源,14-15年我們開始探索全國化,17-18年貝殼模式開始試點。很顯然,如果沒有每次的市場調整和所激發的創新力量,行業就不會有今天的發展。”
他表示,當下環境中,貝殼會像過去20年來一樣,再一次向內歸因,去找尋穿越市場波動,在未來長期創造價值的機會。
彭永東還分享了貝殼第二季度及上半年業務在規模和服務品質提升方面的進展情況。
第二季度平臺連接門店數量同比增長25%至52868家,其中約30%的新增門店來自現有門店店東創業。過去12個月GTV超過5000萬溫飽線的門店數量超過19500家,占比37%。上半年,德佑門店店均GTV兩年CAGR達到20%,第三方門店店均GTV兩年CAGR達到15%。第二季度經紀人數量同比增長20%至54.8萬,在第一季度支持店東在傳統招聘旺季進行人員招募后,二季度平臺支持店東更好地留存經紀人。得益于此,上半年非鏈家門店經紀人流失率較2019年上半年的9.6%已經大幅下降至8.1%。此外,第二季度貝殼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33.5%至5,211萬,貝殼品牌線上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存量房交易業務方面,上半年貝殼存量交易GTV同比增長70.1%達到1.3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非鏈家門店的存量房交易GTV同比增長達89.6%。
新房交易業務方面,貝殼上半年新房交易GTV同比增長70.7%達 8417億元人民幣,非鏈家門店的新房GTV同比增長達84.5%。
新興業務方面,自營家裝業務被窩家裝在第二季度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勢頭。自營被窩家裝在北京完成單量834單,同比增長十倍以上。同時在自營品牌被窩家裝之外,貝殼在今年7月宣布了與圣都家裝的合作。彭永東認為,中國家裝行業的現狀是“大行業,小企業”。行業優質服務者稀缺、行業標準化程度低下、行業科學管理程度嚴重不足,導致行業很難規模化和盈利,在產業鏈里夾縫生存,消費者對品質的高訴求也無法得到充分滿足。隨著家裝市場由新房市場轉向二手市場驅動,消費者對品質需求的提升及技術賦能行業能力的成熟,行業的拐點就在現在。
彭永東最后表示,貝殼是國家“房住不炒”政策及各地調控政策的堅定支持者、維護者和踐行者,積極配合監管機構打擊虛假房源和炒作房價等行為。展望下半年,根據貝殼研究院的分析,整體信貸環境收緊,各地限價等調控政策效應會逐漸顯現,整體房地產交易預計會繼續降溫。但他強調,任何組織都有自己的低點和高點,有至暗時點也有高光時刻。供需平衡的中性市場是公司長期發展的基礎,貝殼將持續賦能經紀人提供更多社區服務,并通過租賃和其他創新解決方案,幫助年輕一代住得更好。(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