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署近日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各級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游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要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問:通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通知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人民立場,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從嚴從緊,聚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關鍵環節,主要提出四方面舉措。
一是在原有規定基礎上,進一步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段時長,要求網絡游戲企業大幅壓縮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的時間,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二是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已建成運行后,重申嚴格落實網絡游戲賬號實名注冊要求,明確所有網絡游戲必須接入該系統,所有網絡游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和登錄,網絡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三是加強對防沉迷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針對網絡游戲企業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間限制、實名注冊、規范付費等方面要求的落實情況,出版管理部門將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游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四是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行動起來,切實承擔監護守護職責,共同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形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工作合力。
B
問:通知嚴格限制網絡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時間的考慮是什么?
答: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規定,網絡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對此不少家長反映該標準仍較寬松,建議從嚴壓縮。
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需要,此次通知對網絡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段時長作出更加嚴格的限定,更好地引導未成年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社會實踐以及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娛休閑活動。
同時,這項規定也體現了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于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有關要求,并在“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基礎上,順應群眾呼聲,作出了更嚴格細致的規定。
此外,之所以留有少量時間向未成年人開放,主要是部分老師和家長反映,適度接觸游戲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特別是一些運動類游戲以及編程、象棋、圍棋等游戲形式,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
C
問:如何更好地推動企業落實通知要求?
答:游戲企業是防沉迷工作的主體,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決落實防沉迷工作各項要求。此次通知對游戲企業防沉迷責任再次作了明確,所有游戲企業都要嚴格遵照執行,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設置防沉迷系統,嚴格開展實名驗證,對認證為未成年人的用戶,堅決執行時段時長控制和消費金額限制,以實際行動和成效,向全社會展現誠意誠信和責任擔當。通知印發后,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監督巡查,開展專項集中整治,組織各地對游戲企業進行逐一排查,推動防沉迷工作常態化機制化,對心存僥幸、敷衍應付的企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決不允許任何打折扣、搞變通的行為。
D
問:家庭、學校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方面應發揮哪些作用?
答:網絡游戲沉迷是一個社會問題,防沉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行業要始終把防沉迷作為游戲管理的重中之重,嚴格防沉迷管理的制度和執行,扎實推進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需要廣大家長、老師更好履行監護教育職責,切實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責任,加強關愛陪護和約束規范,引導孩子們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用網習慣。比如,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建成后,為企業和用戶提供權威準確的身份驗證,推動防沉迷工作邁出了關鍵一步。但同時,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身份信息或購買成年人身份信息繞過實名認證,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時段時長限制無法發揮作用,成為影響防沉迷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家長加強監護督促,學校加強教育引導,更好地幫助指導未成年人了解掌握法律規定,嚴格執行相關要求。下一步,國家新聞出版署將會同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部門,組織中小學校開展專題教育,推動廣大家長、老師、學生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法規要求,培養和提高網絡素養,督促家長加強對孩子游戲賬戶的管理,指導未成年人在使用網絡游戲時進行真實身份驗證,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規定,形成落實防沉迷要求的社會合力。
我們也將督促網絡游戲行業加強與家長、老師、學校的聯動溝通,共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
國家出手,家長點贊
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消息一出,不少家長們舉雙手歡呼:啥也不說了,大大的贊。
家長點贊:以后再也不用自己做“惡人”了
記者了解到,《通知》一出引起了家長們的熱議。家長葉女士表示,身邊不少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荒廢了學業不說,親子關系也惡化了。“我認識一個牙科醫生,一家人工作都很體面,唯獨孩子不爭氣,沉迷游戲,親子關系極其惡劣。現在的孩子又不敢管得太嚴厲,怕他萬一想不開怎么辦?獨生子女家庭就這么一個孩子。最后沒辦法,家長只好讓他休學,專門讓他打游戲,讓他打個夠。最后,這個孩子終于打夠了,有一天突然說想上學了。后來家長給他找了一個國際學校讀書,總算迷途知返了。”
“必須支持!太好了,以后我不用做惡人了。”家長王女士對沉迷游戲深惡痛絕。“去年疫情期間,孩子迷上了玩手機游戲。近視度數蹭蹭上漲,疫情過后,一查視力近視度數一下子漲了200度。有一次,孩子打游戲打得起勁,我把手機搶過來,這下了不得,瞪著眼動手要打我。還好,后來他也感受到視力下降,我們約法三章,每天控制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
專家表示:踢好“臨門一腳”還需提升家庭引導力
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殷飛表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從國家責任和企業管理來說,這次出臺的新規是最嚴厲的一次。能否真正解決未成年人沉迷網游的問題,踢好“臨門一腳”?還要看家庭對孩子的引導力和監管能力。
“按照規定,企業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間對未成年人有限制,對成人是放開的。問題在于很多未成年人玩游戲并不是用青少年模式,大部分是用家長的賬號玩游戲,甚至充值。因此,這里面還存在一些漏洞。家庭如何配合國家管好孩子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建議學校也要在開設‘家長學堂’中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提高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力和監管能力,從而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