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西藏是凈化心靈的地方,人們常說去過西藏此生無悔。2021明基《攝手之路》西藏站,帶你近距離觀察這個神秘而又讓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次難忘的旅程。
(注:本文最后有往期評論中獎名單)
另外,對于拍攝的理解,本次西藏游也讓我有著深刻的反省。之前我們總說自己的器材不行拍不出好片子,但其實拍攝最重要的不是器材,而在于對攝影本身的理解。我們為什么要拍?我們又想通過照片來表達什么?當照片有了故事,即便構圖取景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也能成就一張經典作品,拍照更多的是為了發現和記錄。
對湖暢飲
本次西藏境內行程為期11天,主要駐留地有:拉薩-江孜-日喀則-拉孜-珠峰大本營-崗嘎鎮-帕羊-塔欽-札達縣城-阿里獅泉河。
主要途徑景點有: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扎什倫布寺-加吾拉山-珠峰-卓奧友峰-珠峰濕地-希夏邦馬-佩古措-瑪旁雍措-拉昂措-岡仁波齊-札達土林-古格王朝遺址-霞義溝-東嘎皮央遺址。
01 Day1.夜晚的布達拉宮很美
由于本次行程大家都是直飛拉薩,所以前兩天以適應高海拔環境為主,并在拉薩市區內游覽創作,同時由于我們此次行程涉及阿里等邊境地區,所以還要在薩拉辦理邊防證。
夜晚的布達拉宮
在大家看來,西藏地區的藏文化應該很深厚,街上也應該滿是地方特色建筑。但實際來說,如果你開車沿街道行駛,會感覺自己置身在現代化都市中,甚至也會有堵車的現象。不過當你看到布達拉宮后,此前的質疑將全部打消,它不同于故宮的威嚴氣勢,給人感覺更神秘,也更虔誠,尤其是夜晚被燈光照亮之后。
另外由于我們到達拉薩后,布達拉宮的門票已經預約不上,只好在外圍觀賞,但其實這里真正的景色還是需要遠觀,正如上面這張照片。
02 Day2.八廓街的薩迦寺頗章薩巴拉薩最著名的景點就是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而相應的游客和朝拜者也太多。但在拉薩最不缺的就是寺廟,我們在八廓街沿路發現了一座名為“薩迦寺頗章薩巴”的小寺院,雖然小但五臟俱全。
03 Day3.海拔5400 我的人生巔峰羊卓雍措湖
“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這里海拔4400米左右,對于剛從拉薩動身的我們來說,還是有點困難的,基本走上五步臺階就要停下大口喘氣。
我們的下一個目的地便是卡若拉冰川,它是西藏三大大陸型冰川之一,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來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觀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約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帶,屬寧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懸冰川。
卡若拉冰川
車輛只能停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半山腰,想要看到卡若拉冰川的全貌,還要徒步向上400米左右。其實想想5400這個數字已經夠讓人害怕了,而自我的心理暗示確實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如果你心里想著“這么高我肯定上不去”,那結果多半就已經定了。
但當我站在半山腰向上看時,總有人在風景最好的位置“向你招手”。一瞬間內心的征服欲戰勝了膽怯。
在5000多米的地方再往上爬確實需要驚人的毅力和耐力,每走五個臺階,我都需要靠在欄桿上,瘋狂呼吸,讓氧氣盡量多的吸入肺部。如果缺氧達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頭疼,這是最典型的高反癥狀,也是最難熬的。
當然努力都是有回報的,除了欣賞到卡若拉冰川的美景外。在下山時,看到其他猶豫不前的攀登者,你會有足夠的信心和他們說“加油,勝利就在不遠處”!
04 Day4.扎什倫布寺的信仰之旅
第四日我們的行程較為放松,吃過早飯后車隊悠閑行進,此時正值藏區的秋收季節,而日喀則則是有著西藏糧倉之稱,沿途見到不少正在農忙的村民。
犁地的藏區青年
在這里自動化機器和人力收割同時進行,圖中的小伙在收割完的土地上,正在用人力犁地。其實在藏區有很多年輕人,在穿著上基本和我們一樣,看不出區別。但在一些重要節日中,他們還是會換上傳統服裝,在這傳統保留方面西藏地區算是國內做得非常好的。
被驚擾到的鳥群
在藏區,最多的就是寺院,午飯前我們行進至一座不知名的小寺院,內部基本沒有游客,我們的到來好像也增添了些許嘈雜,原本落在房屋上的鳥群也被驚擾到了。
僧
在一間簡陋的僧舍前,年長的僧人正坐在臺階上,用炭火熬化酥油,頭頂的飛機引擎聲吸引他抬頭望向天空。
圖片來源@MINIMAL
吃過午飯后,我們來到日喀則最有名的扎什倫布寺,“扎什倫布”藏語意思是“吉祥須彌”。這里有歷代班禪的豪華靈塔,不同于其他寺院的供奉,班禪圓寂后的肉身也被封于塔內。對于僧人來說,這里是修行圣地,我們也能從大殿內被摩的非常光滑的墻壁和地面感受到信眾的虔誠。
司機仁師傅
在結束游覽后,筆者打車回酒店,司機仁師傅是一位非常健談的藏族同胞。他對于因旅游季而人數激增的漢族同胞表示非常歡迎,還講述了一段趣事。
仁師傅說最早在他的家鄉那曲縣,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有村民先走出家鄉,在市場上買了個高壓鍋帶回家,親戚朋友都沒見過這新鮮東西,也不知道叫什么,但發現做出來的飯非常好吃,大家便開始輪流借用。然而這也不是辦法,總不能一直借下去,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只好到大城市漢族同胞開的商店中買高壓鍋。語言不通加上不知道叫什么,讓村民只能連比劃帶猜,最后在腦袋上比劃一個圈,然后發出“哧哧”冒氣的聲音,店員才知道是高壓鍋。
仁師傅手機中的照片
最后聊起自己的兒子,仁師傅自豪的拿出手機,非常快速的就翻出了一張自己兒子和班禪的合影。如此熟練的動作,想必也是經常拿出來自己翻看。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部分藏民雖然不至于排外,但多少都會持中立態度。不過仁師傅說,現在至少有七八成的藏民都會說普通話,只是熟練與否的問題,他們也很歡迎漢族同胞來西藏旅游或是發展。
伴著一句“扎西德勒”,一天較為輕松的行程結束了。雖然扎寺中虔誠的僧人和信眾讓人印象深刻,但樸實的司機仁師傅卻更讓人動心。
如果你只是在電視中看到過西藏的風土人情,不妨有機會親身體會一次。在來之前,筆者也很嗤之以鼻,來一次西藏就凈化心靈了?
不過當你摸到那些被手磨平的棱角;聞到酥油和藏香的味道;看到年事已高的阿媽也要行大拜之禮時,大概就能理解為什么這個地方確實讓人向往了。
05 Day5.入駐珠峰大本營 體驗窒息的痛苦318國道
第五日我們驅車來到了318國道紀念碑,這個碑標明從上海人民廣場開車到西藏拉孜,共行駛了5000KM。如果有時間有興趣的驢友,不妨沿著這條線路來旅行一番,并且如果你只走國道,一路的路況還是非常好的,自駕什么車都可以勝任。
打包行李
今天我們重要的一站就是要抵達珠峰大本營。但在這之前,為了節能環保,會要求換成統一班車,所以我們只能盡量少的攜帶自己的隨身物品,所以導致了衣服帶不夠,而屋里又沒有取暖設備。
今晚睡覺的房間
傍晚到達珠峰大本營后,我們非常幸運的預訂上了房間,雖然房間簡陋,但這已經是最好的住宿地了,不然大家只能睡帳篷。
06 Day6.上天眷顧 日出珠峰
隊伍行進第六天,也是目前來說旅途最艱辛的一天,珠峰大本營的住宿條件在上一期的游記中已經展示過,夜宿于海拔5000米的招待所,并且夜晚時常會伴隨著窒息感而驚醒,算下來也就睡了2小時左右。而如此艱苦的條件,當然是為了能更好的拍攝珠峰。
帳篷區
由于我們住宿的地方離最佳觀景點還有500米左右的距離,所以早上7點便要出發,途徑珠峰大本營的帳篷區,這場景著實有些魔幻,有點類似極地地區的因紐特人。
由于實在太激動,基本處于一直按快門的狀態,筆者也從中選出幾張較為有看點的圖片。其中第一張為太陽剛剛露頭,幾縷陽光灑向珠峰;第二張為珠峰腳下的冰川河谷升起了霧氣,給珠峰坡上一層神秘面紗,筆者還擔心霧氣太大會影響到拍攝,不過好在霧很快散去,留下這張彌足珍貴的照片;第三張則是太陽光完全灑向珠峰,給她披上一層金色面紗。
對于能拍到日照珠峰,筆者一開始其實是沒什么感覺的,但聽同行的唐僧老師說,他拍到日照珠峰的時候已經感動到流淚了。甚至有大部分攝影愛好者來四五次都拍不到這樣的奇觀,我們算是非常幸運的。此時再看看相機中珠峰照片,愈發顯得珍貴。
在那遙遠的地方
拍攝完珠峰,我們一路沿小路行駛,牧羊人站在遠處,手里拿著皮鞭,是不是讓你想起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在不同的角度下羊兒們的身上也被照出了一圈金色的輪廓,成為一只只金色的小球,甚是可愛。
07 Day7.日出東方 極致的公路風情公路風情
第七日我們的第一個目標還是拍攝日出,不過我們此次的拍攝距離較遠,我這105的頭也只能拍一拍大景了,不過這路邊的小牌倒挺有一些公路風情。
生命之光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山谷中射出,給廣袤的草原上增添了一絲別樣的色彩。如果說此前并不了解何為生命之光,那么看看追尋陽光而來的動物們,大概就能理解了。
日出東方
順著光源看,陽光將所有山體的輪廓已經勾勒出來,只需要按下快門,一幅無需后期的風光照片就成了。
08 Day8.佩枯措與希夏邦馬 佛光與剪映
第八日我們首先來到佩枯措,由于我們行進的第三天就已經見到了羊卓雍措,本來對它也沒抱多大驚喜,但在實地見到了佩枯措與希夏邦馬峰之后,完全讓人美到無話可說,美到失語。
對湖暢飲 圖源@何芳
佩枯措位于西藏日喀則市吉隆縣與聶拉木縣交界處,距定日縣城250公里。佩枯措與羊卓雍措不同的是,它距離希夏邦馬峰更近,只有60公里,希夏邦馬峰也是唯一,全部山脊都在我國境內的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
所以雪山直接倒影在湖中,可以說兩者相互成全,單獨拿出來誰都不足以達到這樣的視覺效果,即便只是在湖邊坐一坐,都能讓人靜下心來。
在日落之時,我們的隊伍仍在行進當中,今天再次看到了被當地人稱之為佛光的日落景象,有人提議我們來拍個剪影吧,于是便有了下面這張圖。
這個必須裝一波
日落的時間總是非常短暫,等我們找好位置擺好姿勢,佛光幾乎已經消失,不過也并不妨礙它驚艷的效果。
09 Day9.圣湖與鬼湖 你更中意誰
隊伍行進第九日,我們來到了“西藏秘境天上阿里”,這里要強調一下,西藏阿里地區平均海拔都在4600米以上,如果大家想旅游至此的話,最好要現在拉薩這種海拔較低的地區適應幾天,不然從平原一下來到如此高海拔的地方,會有比較嚴重的高反。
阿里的追驢少年們
阿里地區雖然地處高原,但相較于西藏其他地區,算得上“平原”,其視野開闊,有眾多野生動物,其中最常見的要數藏野驢。
初次見到成群的藏野驢,大家異常興奮,仿佛我們正是一群科考人員,需要近距離研究藏野驢的習性。于是大家開始從不同方向包抄藏野驢群,希望更近距離觀察。
遠遠吃草的藏野驢
然而實際情況是……追藏野驢群簡直是最蠢的事。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拿著相機等設備、跑步行進、追趕野驢。無論哪個條件好像都是愚蠢至極的,而藏野驢們也并不跑遠,距離近了緊走幾步,回過頭來觀察我們,仿佛在嘲笑我們智商不足……
圣湖 瑪旁雍措
追了三次藏野驢,我們終于放棄了,只能遠遠地拍幾張照片。隨后我們來到圣湖瑪旁雍措的懸崖斷壁上,俯視整個圣湖。碧藍的湖水和遠處的雪山,讓人心神寧靜。
野生哈士奇?
一直聽聞阿里的野生動物較多,在我們即將離開圣湖之際,從遠處跑過來一只動物。起初我以為是野狼,趕緊舉起相機拍攝,不過放大之后……這難道是野生哈士奇?
鬼湖 拉昂措
其實拋開宗教意義來說,我認為“鬼湖”拉昂措更值得回味。它與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飲用,并且湖水四周寸草不生,靠近湖邊的水為黑色,而中間部位為碧綠色。
另外身處鬼湖岸邊可以感受到至少七八級的大風,常年如此,這點從圖中的浪花也能感受到,雖然為內陸湖,但居然可以形成海浪的效果。
鬼湖 拉昂措
不過話說回來,不管“鬼湖”的傳說如何,一定有其科學解釋。另外在高山上俯視“鬼湖”,同樣有著不可多得的風景。
神山岡仁波齊
晚上8點多鐘,我們從鬼湖的山上可以直接看到神山岡仁波齊,雖然距離較遠,但在長焦的加持下,還是能清晰看到的。岡仁波齊峰是多個宗教中的神山,從遠處看它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另外它的北面沒有積雪,而南面常年積雪,加之其山形為一整塊巨石,更顯特殊。
10 Day10.古象雄文明遺跡
后幾日幾乎所有游覽對象都與西藏歷史文化有關,包括古如江寺的苯教,穹窿銀城遺跡,古格王朝遺址等等。
穹窿銀城遺跡
游覽過古如江寺后,我們驅車來到了不遠的穹窿銀城——古象雄文化遺跡。雖然目前已經破敗不堪,但它曾是西藏傳說中的古象雄王國都城。
據漢文和藏文典籍記載,古象雄王國在7世紀前達到鼎盛。《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記載,根據軍隊的比例,象雄人口應不低于1000萬。后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徹底征服象雄古國。此后,象雄文化漸漸消失。
土林地貌
土林是第四系湖相、河流相的粘土、砂、礫石的松散堆積物,在干燥氣候環境中,受季節性雨水的淋蝕、沖刷而成。常年受到雨水和風蝕,從而形成如塔如柱的土林。
札達縣城
今晚我們落腳于扎達縣城,海拔3700米,本來四周就全是黃土,即便是比鎮子大一點的縣城我們也沒有抱多大期望,但當我們開進城的那一刻,發現這個縣城遠比我們想象的要繁華的多。
夜晚的札達縣城
夜晚吃過飯,我們沿著札達縣城主干道散步,街道兩側華燈初上,讓人有種錯覺,這不是西藏阿里的一個小縣城,而是歷史悠久的古城。可惜我們只在這里小憩一晚,第二天一早便要出發趕路,對于這樣一個生活節奏緩慢,又充滿異域風情的縣城,還真是有些不舍。
11 Day11.消失的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
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權,其統治范圍最盛時遍及阿里全境。它不僅是吐蕃世系的延續,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點,并由此逐漸達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古格王朝遺址
17世紀中,古格王朝發生內亂,國王之弟請拉達克軍隊攻打王宮,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達克(今克什米爾)一段時間,后被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根據網上的說法,古格王朝的覆滅在一夜之間,不過我們同行的藏族向導認為這其中有些夸大其詞。古格王朝的確經歷了快速消亡,但絕不至于在一夜之間。
古格王朝遺址
不過古格王朝消失后,在其后的幾個世紀,人類幾乎不知其存在,沒有人類活動去破壞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畫和藝術風格。它甚至保留著遭到毀滅的現場,唯一不能夠了解的,就是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古格王朝遺址大部分樣貌得以完整保留,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明顯的等級制度,如下方的建筑通常以簡陋的石穴為主,而上層的建筑則通常以現代房屋的形式出現,并且面積也要更大。不過我們也能明顯看出兩種房屋截然不同的風格,非常耐人尋味。
12 Day12.錢元凱先生的色彩管理課程
第十二日我們動身前往成都,學習錢元凱先生的色彩管理課程。錢元凱先生為著名科學家錢偉長之子,長期從事攝影教育工作,我們也從錢老的課程中受益匪淺。
錢元凱先生的色彩管理課程
錢老的課程詳細講述了作為攝影人,從前期拍攝到后期輸出都應該注意哪些,并對最終輸出打印的規范做了詳細講解。
錢元凱先生的色彩管理課程
有人會問,現在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選擇網站瀏覽,去取代書籍或者畫冊作為接觸觀眾的主要方式,所以最終的輸出打印,真的那么重要嗎?
但作為一名合格的攝影師,一定要對自己作品最終輸出負責。盡管目前網絡發達了,我們都可以在互聯網上瀏覽到攝影師的作品,但由于顯示器的顯示效果各不相同,可能1000個人看同一張照片會有1000種效果,然而他們并不知道作者本身想表達的意圖,畢竟顏色稍有差池可能表達的意思就會截然不同。
如果讀者觀看到的媒介是紙張的話,圖片的最終輸出一定是作者想要呈現出來給你看到的樣子。所以色彩管理雖然作為攝影的最終環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明基SW270C
明基SW270C專業攝影修圖顯示器為標準2K(2560×1440)分辨率,覆蓋99% Adobe RGB、97% P3和100% sRGB色域,可以滿足攝影修圖、印刷、影視后期等多種專業訴求。同時SW270C采用的亮度色溫均勻技術,出廠時將屏幕分為25個區域,通過單獨校準每一個區域的亮度、色溫、色準,來實現屏幕各處色彩的準確統一,對于從事攝影修圖及后期處理工作的人員來說,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優秀產品。
13 我的同伴都有誰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本次行程的一些老師們:@周聰G.fawkes;@旅行攝影師唐僧;@Obsessiveness;@迷麥的手機攝影課。
我們先說@迷麥的手機攝影課,麥老師為專業的手機攝影師,手機攝影講師,997手攝館聯合創始人。所以麥老師也是離我們旅行和生活最近的。
@迷麥的手機攝影課 麥老師使用的設備為iPhone 12 Pro max/OPPO Find X2 pro /vivo X60 pro+ /華為P40 pro。
@迷麥的手機攝影課@迷麥的手機攝影課@迷麥的手機攝影課
手機攝影與相機攝影最大的區別在于及時性,以及不需要深度后期。很多時候我們身邊會有一閃而過的美好,如果等到舉起相機調試光圈快門感光度等設置,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拍攝時機。
同時由于相機的硬件限制,在大景別或者風景的細節方面,把控不如相機好,所以手機更適合拍攝人文主題,以中近景為主。
如果你十一旅行的目的地為城市風光,手機即可。而如果你此次旅行的目的地以自然風光為主,如山川湖泊,則最好帶上相機,否則等到美景在前的時候會感到深深地無力感。
再來看看@周聰G.fawkes,周老師為微博知名攝影博主;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捷佳視訊簽約攝影師;漢華易美簽約攝影師。
他所采用的是相機是徠卡cl,鏡頭為18-56,另外還有dji mini2無人機。由于常年需要出差在外(此次行程結束后周老師馬不停蹄直飛甘肅),身處復雜地形,周老師的攝影器材偏向輕便。
@周聰G.fawkes
@周聰G.fawkes@周聰G.fawkes
周老師不使用手機拍攝,徠卡cl微單很好地兼顧了畫質與便攜,讓生活中的隨手拍攝也能成為大片,并且色彩表現到位,光影層次分明。但其實徠卡相機有一定信仰加成的成分,德味兒很重,如果同等預算完全可以選擇一套性能更好的。
B站UP主@旅行攝影師唐僧是我們這次攜帶器材最多的老師,首先相機配備了:索尼a7r4a/a7c/zv1三款相機,鏡頭:索尼14mm F1.8/50mm F1.2/適馬28-70mm/索尼70-200mm F4,腳架馬小路,收音羅德vedio micro。
@旅行攝影師唐僧
唐僧老師屬于分工明確,有拍照片的,有拍視頻的,甚至還有專門長曝光的……每次拍攝井井有條,不虧是經驗豐富,而唐僧老師的照片也多以長曝光為主。由于主要活動在B站,所以vlog是他必須要隨時記錄的,索尼zv1黑卡成為唐僧當之無愧的“種子選手”。如果你十一出行打算記錄vlog,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除了這些,疼僧老師還隨身攜帶一臺小的膠片機,日常掃街他并不帶這些數碼設備,而是使用膠片機隨手拍攝。我們也問過唐僧老師,為什么帶著這個無法回看的膠片機,拍的好不好也不知道。
@旅行攝影師唐僧
但唐僧說,有人說膠片時代的攝影是一種遺憾,但也有人認為數碼時代的攝影沒了那種樂趣,永遠不滿足,永遠想要一張更好的照片。而膠片機雖然無法回看,但這也是它的優點,在沖洗時的樂趣是數碼相機無法體會的,你會隨著膠片的沖洗而再次回顧拍攝時的環境、心情、狀態等等。
@Obsessiveness是我們此次最小的攝影老師,目前就讀于舊金山藝術大學攝影系碩士,Getty Image iStock簽約攝影師。雖然年齡小,但經驗卻十分老道。
他所攜帶的器材為pailican 1535風暴箱,佳能5D4,佳能6D,鏡頭為EF16-35mm F4,EF35mm F1.4ii,EF70-200mm F2.8ii,哈蘇500cm,炮塔portra 400膠卷。
同樣的,Obsessiveness老師使用的哈蘇500cm已經停產,二手市場的電商我們就不在此列出。
@Obsessiveness
Obsessiveness的裝備更傾向于硬核單反,5D4也是目前較為大眾化的單反相機,其性能在這里無需多說,更主要的是相對索尼、尼康,易用性也更強,筆者還記得每次接過朋友索尼相機的感受,都像個從沒拍過照片的小白。
@Obsessiveness無人機俯拍扎達土林
另外由于此次旅行由于地處西藏,有三位攝影師都帶了無人機。如果你即將旅行的目的地充滿壯闊的風景,筆者推薦帶上一臺,因為有時候高空所拍攝的視角絕對震撼,同時無人機也承擔一部分探路的作用。
但想要飛無人機,一定要詢問當地政策法規是否允許,因為有大量涉及機密或宗教信仰的地方,是絕對不允許飛無人機的。
14 中獎公布
本次的獲獎名單由每一期《攝手之路》評論中產生,具體規則可以查看往期內容,這里僅公布結果:
獲獎用戶分別為:是我別開槍/origami/Dllovesy/零散雷暴/千鶴子/晴山半霧/鳳梨罐頭/頭條用戶(已通過站內聯系)/益智(由于中獎樓層為作者回復,故中獎樓層往后順延)/激情搞女/白蛇傳圈圈
恭喜這幾位中獎者,筆者已經通過評論回復聯系您,請加V:hotsir6666,我們將核實信息并發放獎品。
往期《攝手之路》回顧:
《攝手之路》Day11 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
《攝手之路》Day10 穹窿銀城 古象雄文明遺跡
《攝手之路》Day9 阿里的追驢少年們
《攝手之路》Day8 佩枯措湖 美到讓人失語
《攝手之路》Day7 殘垣斜陽 日落的另一番味道
《攝手之路》Day6 上天眷顧!日照珠峰!
《攝手之路》Day5 抵達珠峰大本營 但我感冒了
《攝手之路》Day4 扎什倫布寺的朝圣之路
《攝手之路》Day3 海拔5400 我的人生巔峰
《攝手之路》Day2 八廓街虔誠的朝拜者
《攝手之路》Day1 拉薩!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