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將于2021年11月17-2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舉行。本屆高交會的主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
高交會具有豐厚的官產學研資介等相關資源,同時擁有強大的推廣交流影響力。該展會為新產品的市場化、產業化以及一些新興技術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幫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高交會創新與科研展作為高交會重要子展,在高交會展期位于深圳會展中心的8/9展館,該主題展覽是由省市、港澳臺、高校、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以及創新中心和孵化中心等圍繞特定主題展示相關的科技創新成果。創新與科研展是促進產學研交流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平臺。在超過一萬六平方米的展區中匯聚了眾多的新興技術企業、高校研究院以及重點實驗室。這些參展代表將在創新與科研展這一優秀平臺中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推動這些技術的轉化和貿易。
本屆高交會的創新與科研展吸引了大量國內外優秀的高校報名參加,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27家知名高校已經確定出席第二十三屆高交會的創新與科研展。
清華大學作為國際國內知名大學,此次參展,為廣大觀眾來帶了新興防眩光、非穿戴式AI睡眠檢測設備、電解海水制氫技術、中科星睿衛星及地面系統設備和數字孿生智慧管理系統等最新科研技術成果。
據了解,電解海水制氫技術是一種將海水經簡易處理后直接電解制氫的系統,該項目設計開發的海水電解制氫系統不產生氯氣,不需要海水鈍化系統。此項技術可解決海水制氫的技術難題,有望引領制氫整體行業的發展,同時實現海洋化學資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
針對一直熱議的智慧城市熱點,深圳清華大學研究團隊也來了最新開發的數字孿生智慧管理系統。該系統現已應用與國網換流站中,還將推廣至變電站、發電站等項目中使用。同時,此系統還可以應用于新基建、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園區、農文旅、醫療和教育等。建立可視化平臺,通過孿生體、物理實體歷史數據和實施數據+算法模型,系統能夠提供精準預測和可以交互的操作平臺。
而針對有一定規模遙感數據需求量的用戶,清大研究團隊此次展會也帶來了新開發研究的中科星睿虛擬衛星系統一體化衛星站設備,提供了一種顛覆傳統的創新應用模式。 該設備可以顯著降低采購成本,并且用戶能親自操作整個衛星系統(包括指令下達、制定工作計劃、數據接收和處理等)。對于自主運營衛星星座的用戶則無需等待自有星座建成就可以開始應用設備。當自有星座建成之后,用戶也可以將自有衛星加入星睿共享星座計劃,充分利用衛星資源來獲得額外營收。
此次高交會創新與科研展,我們也將看到南開大學帶來的諸多亮點項目,涉及了生物科學、肥料技術、物聯網和植物等多個領域技術。例如,南開大學將帶來的一項細菌耐藥性快速可視化鑒別試劑盒。此試劑盒能在短時間內對特定酶進行快速可視化檢測與區分,這項技術有利于臨床醫生準確并且及時給患者用藥。
復旦大學作為高校展團的重要展團之一,在本屆創新與科研展中也帶來多領域的新技術和產品項目。其中新型手部外骨骼是基于腦重塑理論原創的肢體外骨骼發明。不同于傳統的康復器械定位,該技術產品可以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做到輔助日常生活的同時起到康復的效果。在新材料方面,復旦大學將展示石墨烯水壺,該產品不僅能降低錳、鉻等微量元素對人身體的傷害,還能夠去除水中殘留的余氯,以此來降低水的硬度,給用戶提供更健康的日常飲水。
深圳大學展團作為深圳本土代表性高校,本屆展會同樣將有諸多亮點項目展示。如邊緣智能車流量監測系統,該產品不僅涵蓋了傳統微波車輛檢測的功能,而且可以同時進行車輛類型識別、過往車輛計數以及車輛數度估計等;又如,智能雷達人體感應開關,該項目是基于毫米波雷達開發的智能人體感應設備,可以智能感知人體動作、呼吸等行為,以此加強探測靜止用戶的能力;還有隔空無線手勢識別,它是一種基于雷達的新型人機交互方式,在玩游戲、智能輸入等應用上具有重要意義,可極大地增強用戶的體驗。深圳大學展出的這些項目均有自主知識產權。
在歷屆高交會創新與科研展中,高校每年都會聯合各省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機構和組織,面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展示他們在高端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先進技術。今年,第二十三屆高交會,創新與科研展的代表們又會為我們帶來哪些學科和行業前沿的創新、科研技術和產品,值得大家拭目以待。2021年11月17-21日,高交會創新與科研展(深圳會展中心8/9展館)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