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房地產周期正在醞釀,睡眠產業還將是新一輪周期的強關聯產業嗎?
后疫情時代,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形態,睡眠產業的逆勢崛起,是需求端與供給端的“共謀”。中國睡眠研究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超過3億國人有睡眠障礙;《2021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指出,2020年國民的平均睡眠時長為6.92小時,經常失眠的人群占比增長至36.1%,其中年輕人的睡眠問題更為突出,有69.3%的“90后(含95后、00后)”會在23:00之后入睡。
旺盛的“好眠”需求,直接催生了睡眠產業萬億市場規模。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睡眠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多億元,2030 年將突破萬億元。與此同時,近5年我國睡眠相關企業注冊數量明顯上漲,62%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內,僅2018年至2019年,我國新增超過1000家睡眠相關企業注冊。
在傳統上,作為睡眠產業典型代表的家具行業,被看作為房地產后周期行業,與房地產行業景氣度密切相關。而在當下房住不炒、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的大背景下,睡眠產業的發展早已不再與房地產行業“遙相呼應”。
據國家統計局、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等公布的數據顯示, 2021年9月,國房景氣指數為100.74,自2月開始連續下滑;全國建材家居景氣指數(BHI)達138.63,持續保持上升勢頭,“剪刀差”持續擴大。
而隨著居民收入增長、床墊單價提高、更換頻次縮短,即使美國城鎮化率幾乎常年保持原地踏步,美國的床墊市場依然可以保持高速增長,表明以床墊等軟體家具為核心的睡眠產業,與房地產周期并不同頻共振,甚至完全走出了一條獨立的、屬于其本身的發展路徑。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城鎮化率1950年為64%,而我國2019年城鎮化率僅為60.60%。根據“中國床墊第一股”喜臨門《2020年年度報告》,在《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 年)》中,我國預計在 2030 年實現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70%,依據城鎮化發展的普遍規律,未來十年我國仍處于 30%-70%的快速城鎮化階段。隨著城鎮化率的提升,床墊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人均可供分配收入也在過去十年快速增長,2019 年人 2020 年年度報告 27 / 195 均可支配收入 30733 元,首次超過 3 萬元,同比增長 8.9%。此外,新一代消費群體床墊消費觀念開始變化,更加注重睡眠健康,帶來床墊消費的進一步升級、以及更新頻率的加快。
如果說,宏觀的數據體現的是趨勢,并不足以對行業展開具體分析,那么我們再微觀睡眠產業。以被稱為“中國睡眠產業領軍者”的喜臨門為例,在其于10月28日發布的三季報中,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50.43億元,同比大增46.05%;二、利潤3.74億元,同比大漲107%。實際上,近五年來,喜臨門營收一直持續上揚:2017—2021年分別為31.87億、42.1億、48.71億、56.23億、50.43億(前三季度營收已接近去年全年銷售規模)。目前,喜臨門在國內床墊行業市占率僅約5%,對標2020年美國床墊行業CR5為66.3%的行業市占率,有巨大的份額提升空間。
在國房景氣指數穩定乃至于小幅微跌的背景下,據媒體公開報道,今年雙11開門紅期間,喜臨門在天貓平臺全店銷售僅前1小時就突破2億,京東平臺整體銷售前20分鐘就超去年11.1全天銷售,京東渠道還同比實現171%高速增長,不但在兩大電商平臺穩居床墊品類銷售雙第一,軟床品類銷售在兩大平臺上也實現93%的同比增長。
綜上,無論是宏觀趨勢,還是具象到以喜臨門為代表的企業,睡眠產業的發展自有其邏輯,自有其路徑,甚至其業已走出了一條獨立的產業發展格局。而將其與地產周期進行綁定,或者以地產周期作為評判其發展起伏、興衰的依據,實質上是不對的,也并不符合當下房產調控、內循環以及雙循環態勢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