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科技館以“創品牌、聚人氣,高水平打造地市級一流科技館”為中心目標,在科普宣傳、青少年科技教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全國科技館首批免費開放試點單位和2021—2025年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一、創新“館校結合”助力“雙減”走深走實
構建校外與校內科學課程銜接機制,建設中小學生科技教育實踐基地,走出浙江省“館校結合”工作探索的第一步。“館校結合”工作得到浙江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謝志遠批示肯定,人民論壇網也特別報道,在全國第13屆“館校結合”論壇上做專題報告。紹興市中小學生科技教育實踐基地活動有序開展,周三到周五組織中小學生到科技館開展一天的科技實踐活動,2015年開辦至今已接待200余所學校,18萬人次中小學生,自主開發科學課程200余項。“雙減”政策出臺后,直面學校、家長、學生的需求,主動擔當,以“館校結合”為抓手,出臺《紹興科技館科普助力“雙減”活動實施方案》和《關于開展2022年紹興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的通知》,多維度多舉措多方面構建紹興科技館科普助力“雙減”活動體系,助力“雙減”工作走深走實。
二、發揮紹籍院士資源厚植科學文化沃土
結合紹興籍院士的豐富資源,紹興科技館精心打造“紹興籍院士展區”,以科學性、互動性和探究性為展示特點,提升展示內涵,創新展示方式,利用最新的展陳技術和院士捐贈的日常物品,講述80位紹興籍院士的奮斗故事,讓科學家精神“看得見”“摸得著”“在身邊”。堅持科學家精神的價值引領,積極開發主題系列活動弘揚科學家精神,搭建共享平臺,推動弘揚科學家精神工作走深走實。被評為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已推薦申報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三、自主策劃臨展助力紹興特色產業
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紹興科技館自主策劃3期特色臨展,助力紹興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打造紹興獨有的科技文化名片。2021年“中華國釀”紹興黃酒科普展在紹興、杭州兩地展出后,受市援疆指揮部邀請,在新疆阿瓦提展出,并升級打造成當地特色科普場館。該展覽獲第二屆全國科技館展覽展品大賽短期展覽類三等獎,地市級唯一。“古韻橋鄉”紹興古橋科普展從橋史、橋型等六個部分深度挖掘紹興古橋的人文內涵。“東方織彩”紡織印染科普展從紹興的傳統文化和紡織印染產業發展中挖掘素材,科普紡織印染知識,濃縮紹興織染文化科技的精華。
四、響應數字化改革共享科普資源
積極響應省市兩級數字化改革工作。中榜浙江省科協數字化改革“揭榜掛帥”第一批榜單項目“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臺”,努力實現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的全過程管理和省、市、縣三級聯動,整合科技教育資源。該項目還被列入紹興市數字化改革重點多跨場景應用“一本賬”,被評為省科協數字化改革“特色多跨場景”。運用新媒體平臺建設完善線上科技館。運營的紹興科技館微信服務號、訂閱號及抖音等,內容堅持創新原則,由館內科技輔導員策劃、拍攝、剪輯,2021年共推送微信326期。虎年春節首次嘗試抖音直播,每周日與觀眾準時線上相約,擴寬服務范圍,創新活動形式,提升了員工的綜合能力。
五、品牌活動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新館開館以來,舉辦科普品牌活動30余個,5月23日舉辦“雙減”之下全國科普場館教育創新與發展論壇,邀請周忠和院士等一流專家深入探討“雙減”政策下科普場館的教育職能與實現路徑。牽頭聯合成立紹興市科技文化場館聯盟,與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氣象博物館、市數學會等科普場館、科技學會等致力于實現聯盟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與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開展“科技賦能促共富”活動,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以“科技夢”助推“共富夢”。每年舉辦紹興市“校園科學達人”大賽、浙江“科學玩家”青少年科學才能挑戰賽,并以市、省青少年科技春晚的形式在全市、全省范圍內推廣。聯合長三角科普場館成員單位牽頭舉辦首屆長三角青少年科普盛典。積極參加全國科普場館各項業務比賽等,獲得全國賽一等獎1個,東南賽區一等獎2個;航模探究教室獲國家級“最具特色工作室”稱號等。
作者: 余熙玥、李碧瑛 來源: 紹興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