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食源性疾病高發季節,為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近日,山東、江蘇、天津、黑龍江等地,均不約而同的開展起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牢守食品安全底線。作為擁有廣泛消費人群的預制菜,食品安全同樣不可忽視。今年2月18日,江蘇省消保委就發布了一份關于預制菜的消費者調查,有29.03%的用戶對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問題最為關心。
如何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讓消費者放心?海爾食聯網主導的《食聯網預制菜智慧烹飪技術要求》標準通過“智慧家電+名廚+生態預制菜”相結合的模式,不僅為傳統食品的工業化轉型、預制菜行業的規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探索出更符合現代年輕消費者的低碳、綠色飲食生活,讓預制菜又快捷、又健康、又好吃。而作為標準主導者,海爾食聯網阿爾法魚從食材源頭嚴加把控,確保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可溯源,同時整合農、工、服務三大產業,收獲了行業和用戶的雙重認可。
預制菜成新寵,消費者最關心食品安全
近兩年,預制菜消費市場逐漸升溫。NCBD發布的《2021—2022中國預制菜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會突破8300億元,其中在C端市場的規模占比將接近30%。
然而,用戶最關心的還是:健康嗎?安全嗎?受限于預制菜從采購、加工、銷售環節多、跨度長,預制菜極易出現不新鮮、腐敗的問題。據江蘇省消保委調查顯示,25.71%的消費者遇到了菜品變質腐敗的問題;24.29%的消費者遇到了預制菜品食材不新鮮的問題;15.39%的消費者表示購買的預制菜內含有異物;13.95%的消費者則表示自己購買的預制菜存在過期現象。
另外,根據行業調查數據,超70%預制菜加工企業規模較小,大部分小微企業、個體戶在冷鏈設施設備和全鏈條溫控方面投入不足,難以達到冷鏈品控要求。
食品安全不容有失,阿爾法魚獲行業用戶雙重認可
隨著懶人經濟的興起,預制菜正在端上越來越多人的餐桌。但無論市場發展如何火爆,食品安全永遠是行業必須堅守的底線,也是能否贏得消費者青睞的重要指標。
有標準、可溯源的阿爾法魚預制菜引起了消費者關注。據悉,阿爾法魚基于智家云平臺和三翼鳥廚房場景,通過“智慧網器+數字化烹飪程序+標準化生態預制菜”的生態模式,滿足消費者對美食品質、便捷烹飪、健康飲食的需求。在覆蓋食品、物流等12大行業千余家生態資源方的加持下,阿爾法魚帶來早餐、正餐、簡餐等五大生活場景,用戶下單后,全程順豐冷鏈物流,收到后,掃碼就能溯源50多種農副產品,然后通過數字化菜譜,開啟一鍵智慧烹飪,“叮一下”在家就能吃上大師菜。
為讓消費者吃的放心,海爾食聯網規范了智慧烹飪標準,主導《食聯網預制菜智慧烹飪技術要求》標準,獲得中國標準化協會授牌。而智家家電+預制菜的智慧烹飪模式獲食品工業協會院士領銜專家組認可,評價模式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在收獲行業認證之外,阿爾法魚還收獲了用戶認可。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口味要求,阿爾法魚菜品品類不斷擴充,從蒸餃到披薩和烤鴨,再到一桌家宴,包圓了用戶的一日三餐。其中,僅烤鴨一道菜的銷量就高達38.7萬只,春節期間食聯網年夜飯累計銷售20余萬道,銷量同比提升67%。為用戶煥新健康飲食生活方式,讓海爾食聯網累計6次登上央視,被更多人知曉。
從田頭到餐桌全流程嚴格把控,收獲行業用戶雙重認可的背后,是阿爾法魚創新生態模式的賦能。通過打通食品、物流等美食全鏈路,海爾食聯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讓用戶在家就能吃上食材可溯源的大師菜。而隨著海爾食聯生態的不斷擴大,對用戶的服務也將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