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太原一婚禮現(xiàn)場,新娘為本碩博階段的同學定制名片、分桌吃席,有網(wǎng)友質(zhì)疑該做法涉嫌學歷歧視。新娘的好友梁先生稱,這樣安排是方便大家溝通交流,避免不認識坐一起尷尬,可以在一塊聊聊學校或以前的回憶,感覺挺細心的。(據(jù)7月4日華商網(wǎng))
好好的辦喜事,卻被說成是“歧視”,這對新人可以說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歧視的意思是,將人以性別、學歷、出身等標簽分類,然后對某一個類別實行不平等地對待。從婚宴現(xiàn)場照片看,雖然席位牌上寫著“博士同學”、“碩士同學”、“本科同學”,但席位本身并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并沒有說博士桌上的菜就比本科要好,何來歧視一說?簡直荒謬至極。
婚宴現(xiàn)場的席位牌(圖片來源:網(wǎng)絡視頻截圖)
結(jié)婚請客辦酒席,如何安排賓客席位,保證賓主盡歡,氣氛活躍,確實需要一定的考慮。雙方父母長輩怎么坐,單位領導怎么坐,同事同學怎么坐,都有一些不成文的民間規(guī)則。基本原則就是,讓相熟的人坐在一起,避免尷尬,活躍氣氛,也給很多久別重逢的朋友們,提供一個聊天敘舊的機會,體現(xiàn)出新人招待賓客的誠意,也能讓整個儀式更加溫馨感人。
以這一原則來說,這位新娘這樣安排座位,其實很細致,很貼心。雖然來的賓客各有各的學歷,身份和職位,但是在婚禮這個場合,他們都是新人的親人和朋友,不存在任何攀比和炫耀。按人之常情想想就知道,新娘的本意是按照自己人生不同階段所結(jié)識的同窗、好友來安排座位。只不過,對于年輕人而言,人生的階段,往往是按照不同的學習經(jīng)歷來區(qū)分的,所以才出現(xiàn)了“按學歷排位”的誤解。
能不能避免誤解,做得更細心?當然是可以的。現(xiàn)在有不少婚禮,都已經(jīng)用上了專業(yè)會務的座位分配方法,直接出一張宴席廳的平面圖,將賓客和座位編號,直接對號入座,這樣就免去了分類寫席位牌的麻煩。
不過,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客隨主便”,一場個人的婚禮,即便沒有做到這么專業(yè)細致,也沒什么問題。畢竟是人家辦喜事,賓客是去祝福和捧場的,不是去驗收工作和挑刺的,大家都寬容些、真誠些、善良些,多談感情少談形式,才能讓喜事辦得喜氣洋洋。
至于八竿子打不著的網(wǎng)友,就更沒必要上綱上線了,一個座位牌就扯上“學歷歧視”,真的毫無必要。“學歷歧視 ”是社會現(xiàn)象,多數(shù)存在于職場,指的是用人單位招人看學歷不看能力的不合理做法,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需要全社會一起去正視和糾正的問題,而不是隨意拿起來就對普通人進行“道德綁架”的繩索。
對各類“歧視”過度敏感,不分場合的濫用,不但可能對他人形成網(wǎng)絡暴力的傷害,還消解了“拒絕歧視”的嚴肅性,反而不利于遏制這一不合理的現(xiàn)象,讓一些本就因為各種原因感到自卑,擔心被歧視的人,壓力更大,生活更難。
所以,凡事還是要講道理,看本質(zhì),不要聽風就是雨,人人都要注意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如果因為害怕偏見和歧視,而制造了新的偏見和歧視,對社會的公平和進步,實屬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