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追蹤這項技術距離發布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網絡上對于這項技術的爭執還是很大的。其實光線追蹤技術是電影工業中非常成熟且常用的畫面處理技術之一,它可以帶來更為逼真的模型陰影與場景反射效果,為觀眾呈現更為真實、沉浸的場景造型和畫面效果。
光線追蹤的效果雖然很漂亮,但這個功能非常耗費顯卡運算能力,往往會對顯卡的性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所以Nvidia推出了最具創新性的功能之一——DLSS技術。DLSS可以在維持顯示質量的同時顯著提高游戲的性能,后續迭代發布的DLSS 2.0也成為了NVidia顯卡的一項獨立功能。光追和DLSS這倆一般搭配著用,不然游戲掉幀太厲害。
《F1 22》是最近支持的一款光線追蹤和DLSS的游戲,它是一款體育類競速游戲,游戲中加入了20名車手和10支車隊的真實陣容,并引入了顛覆性的地面效應汽車設計,讓車手能夠近距離飆車并頻繁互相趕超,次序瞬息萬變,場面更加激動人心。
相比于《F1 2021》,新上線的《F1 22》在上線初就褒貶不一,《F1 22》取消了廣受好評的故事模式,只保留了比賽模式,即便是新加入的“F1 生活”模式,作用也僅停留在買車、做頭發、搞家裝,相比原本的故事模式還是差點意思。且該模式下的“線上玩家互訪”功能就更顯雞肋了,畢竟能來玩這款游戲的大多都是F1愛好者,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顯然對他們沒有什么吸引力。
總的來說,這款游戲給我的整體感覺屬于那種中規中矩的類型,單論游戲玩法本身并沒有什么出彩之處,但是它憑借著游戲深度、生涯模式以及領先于其他作品的輔助和難度選項,《F1 22》依舊保住了這個系列作為市場上功能最全面、最容易上手的主流賽車模擬游戲的地位。不過諸如游戲崩潰、服務器掉線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依舊存在,還是希望廠商能夠給予重視,盡快修補,給玩家一個更好的游戲體驗,也穩住《F1 22》的風評。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游戲支持光追,游戲畫面會更真實,光線反射會更細膩,這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點。游戲中對于邁阿密國際賽道有著不錯的還原度,邁阿密的日光配沙灘帶你領略308公里的賽道總長,19個彎道和3個DRS區域完美還原。更重要的是光追的加入,讓光線在賽車、地面以及建筑上的反射清晰可見,玩家可以飛馳于玻璃幕墻構建的酷炫賽車場,光線逼真、美輪美奐。
得益于這款游戲還支持DLSS和FSR技術,開啟DLSS能夠讓游戲幀數大幅度提升,質量模式可以提升60%的幀數表現,性能模式能夠直接讓幀數翻倍,玩家能夠在不犧牲圖像質量的同時,擁有足夠的性能冗余來開啟《F1 22》的沉浸式光線追蹤效果。而FSR技術雖然對游戲幀數提升比DLSS高,但是畫面細節損失較大。
由于《F1 22》中光追的應用更為廣泛,所以想要在開啟光線追蹤的同時保持一定的幀數,整體的配置就需要跟得上才行。我用的就是12600K加上RTX 3060的配置,實測在1080P下超高畫質,開啟DLSS,游戲幀數能夠穩定在100幀,流暢體驗F1的魅力,大家也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配置。
12代酷睿應該是目前裝機的首選,單核性能一騎絕塵,CPU我用的是被譽為“拳打 11 代酷睿 i9,腳踢 5 代銳龍 R7”的i5-12600K,六個性能核心+四個能效核心的配置,共計 10 核,最大主頻為 4.9G,全核心睿頻 4.5G。壓這個CPU我用的是利民冰封幻境240水冷,標配兩把120mm ARGB風扇,兼顧性能與靜音,用來壓超頻的12600K基本夠用了。
主板用的則是微星的Z690刀鋒鈦主板,得益于12代酷睿DMI總線的爆炸式增長,它除了一個直連CPU的PCIe4.0 M.2接口之外,還有三個從南橋拓展出來的同規格接口,總計可以插上8TB的PCIe4.0固態,再多的游戲也不擔心沒地方裝。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提到固態就不得不說一下PCIe4.0 SSD異軍突起,已經成為DIY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明星單品。雖然從性能上來看,PCIe3.0 SSD已經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了,但是使用PCIe4.0 SSD最直觀的體驗就是電腦的運算速度明顯快了很多,我用的影馳星曜 X4 PCIe4.0 1TB SSD在啟動軟件、拷貝文件、游戲加載、剪輯渲染等方面都明顯優于之前用的PCIe3.0 SSD。游戲轉場、加載速度明顯比我之前使用的PCIe3.0 SSD更快,之前過場加載需要6-7s,現在只要4-5s的樣子。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顯卡我使用的是影馳的RTX 3060星耀MAX OC,對標上一代2060顯卡,CUDA核心提升至3584個,顯存也給到了12GB 192-bit位寬,更大的顯存更高的帶寬,就算是應付之后的3A大作也能夠綽綽有余??偟膩碚f,這張顯卡不論是性能還是售價方面都可以說是誠意滿滿。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DDR5的內存推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雖然其相比DDR4在頻率跟帶寬上有大幅提升,但是目前價格偏貴,且無論是游戲還是系統優化都還不夠,性能提升較小,所以我在裝機時選擇了影馳 星耀DDR4-3600 16G內存,采用的都是美光E-Die顆粒,超頻上到4000MHz輕輕松松。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隨著12代酷睿跟30系顯卡的上市,新硬件對電源的要求也大幅提高,雖然12600K的滿載功率僅有150W,加上RTX 3060 MAX OC的170W,500W的電源可以滿足,但是我更推薦選擇一個600W以上的電源,為下一代硬件留一定的冗余。我使用的航嘉WD650K,額定功率650W,并通過80PLUS金牌認證,這款電源在穩定性和轉換率上都有出色的表現,即便是應對i7-12700K+RTX3070也是輕輕松松。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所謂好馬配好鞍,超強的硬件配置自然要配一個好的機箱,鑫谷開元T1采用ATX3.0結構,主板的放置方位由常規的豎置改為橫置,因此顯卡也順應調整為豎置,解決了顯卡容易彎折的問題。偌大的內部空間也讓這款機箱多了很多風扇位、冷排位以及硬盤位,前面板還自帶Type-C接口,傳輸數據非常實用。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現在MiniLED背光技術已經逐漸普及了,相比傳統背光技術,MiniLED可以獲得更精準的背光控制效果,實現分區控光從而達到讓暗部更暗,亮部更亮的效果,峰值亮度也能輕松做到1000nit以上。就比如我用的這款HKC PG27P5U,它的動態對比度可以達到200000:1,加上HDR1000認證以及4K 144Hz 1ms響應的超高配置,用它來玩3A游戲時的沉浸感可不是普通顯示器能夠媲美的。
購買鏈接:【點擊購買】
隨著NV和AMD紛紛入局,開始從高端到低端全面普及光追顯卡,未來更多的游戲也會利用光追來改善畫質表現,即使有DLSS技術,那也需要20系顯卡以上的支持。所以如果你還在使用老平臺的話,我強烈建議大家有條件盡量升級一下硬件,不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你就無法以最高畫質去享受最新的3A游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