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皖玉
生活中,許多人忙著贏在起跑線,卻在途中發現跑錯了方向。投資時,很多次我們著急入局或出局,卻在交易完成的一瞬間,一絲悔意涌上心頭。或是感覺價格買高了,或是后悔賣早了。
無論人生還是投資,“搶跑”能否成功,并不取決于時機的早晚,而是取決于理性的判斷。想要優雅地“搶跑”,需要慢思考。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曾用研究表明,在很多情況下,人并不是理性的,偏見是人與生俱來的缺陷。而偏見往往體現為,我們憑借直覺和第一感受做出判斷。
查理·芒格的演講《人類誤判心理學》、詹姆斯·蒙蒂爾的《行為投資學手冊》都曾說明一個問題,能否克服人性弱點、掌控投資行為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卡尼曼也用研究證明,可以用理性的慢思考來彌補直覺存在的缺陷,從而提高決策的質量。
上半年,有位投資者在交易前沒有了解清楚一只ETF的流動性情況,憑沖動交易,結果以跌停價賣出100萬份ETF,直接損失了4萬元,還收到了交易監管警示函。
芒格曾說過,自己成功的秘訣如果只用一個詞來說,那就是“理性”。投資中,我們必須先保持理性,才能夠讓認知得到有效的應用。如果沒有理性,知識、耐心這些東西,作用微乎其微。
在現實生活中,即使靠理性的思考,投資的勝率也很難預測,而投資者天生又會過度樂觀和悲觀。有時我們認為有70%勝率的投資,可能實際只有55%的勝率。在量化投資開山鼻祖愛德華·索普那里,他往往會選擇比預知的勝率再保守一些。
數學專業出身的索普,從來不相信什么運氣,對于投資,他總是尋找統計學意義上的解決之道。他曾警告,對于那些聲稱100%賺錢、收益率還很高的項目,尤其要睜大眼睛。他的風險控制邏輯很簡單,即勝率越高,下注越大;除非有100%的勝率,否則千萬別全押。
縱觀索普的一生,從校園到賭場,再到華爾街,他幾乎都是大贏家。甚至在找尋伴侶的過程中,他也是用理性的思考,得出了結婚的結論,并換來了長達60年的美滿婚姻。
無論是投資還是人生,都不是靠“先人一步”來決定輸贏。開始的快慢有時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經過理性論證后做出的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