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app在包括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已無法下單。app瀏覽界面中仍有商品展示,顯示最快次日達,且可加入購物車。其中,部分產品因無貨加入購物車后顯示失效。小編對購物車選中的產品進行下單時,界面顯示“抱歉,本單購買的商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
6月剛搬新家,如今已經人去樓空
在一個月前,每日優鮮才從北京最繁華的互聯網公司聚集地之一的望京,搬到了26公里以外的順義博潤科技園。這里距離機場直線距離僅有2公里,如果創始人要跑路,最快只需要20分鐘。
2億元的融資,沒能挽救每日優鮮
半個多月前,每日優鮮發布公告稱,山西東輝集團計劃向每日優鮮進行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股權投資。
而近日,每日優鮮關停了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城市30分鐘達業務,只保留了“云超特賣”業務,這意味著每日優鮮沒有守住獨創的前置倉模式。
7月28日,有每日優鮮員工在脈脈上爆料,每日優鮮并未在規定時間內補交工資,并且登不上飛書和vpn后臺,面臨整體解散的風險。
事后,每日優鮮公關人員回應稱,網絡傳言不實,公司并未“解散”。 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業務及組織進行調整。次日達、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業務不受影響。由于業務調整,部分員工離職,公司目前正積極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案,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
不過,目前每日優鮮App無法正常下單,選完商品提交支付時提示,產品在當前地址下無貨。昨日,每日優鮮的股價為0.14美元,一度跌超40%。
每日優鮮危機早有跡象
E輪融資后,大股東騰訊便不在投資方行列,而在這之前,騰訊先后參與了每日優鮮5輪融資。去年11月,擔任每日優鮮董事的騰訊投資管理合伙人李朝暉辭去每日優鮮董事會職務。
資本的退出,也為每日優鮮的盈利窘境埋下了伏筆。自2018年到2020年三年間,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了67.9億元。
到了2021年,每日優鮮的虧損幅度并沒有收窄。
根據財報顯示,2021第三季度每日優鮮虧損9.7億元,預計第四季度虧損7億元,2021年全年虧損37.37億元—37.67億元,相當于平均每月虧損超過3億元,四年累計虧損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