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第四屆中國超級算力大會ChinaSC2022暨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理事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線下人數600+參會嘉賓親臨會場,在線人數更是突破10萬+,大會以“新算力、新基建、新經濟”為主題,探索“東數西算”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不斷提高與創新超級算力,助力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中國超級算力大會(China Super Computing簡稱ChinaSC)由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與ACM中國高性能計算專家委員會共同主辦,自2018年成功舉辦以來,已逐步成長為算力領域及具影響力的行業盛會。
本屆大會的主題為“新算力 新基建 新經濟”,聚焦超級計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進展,隨著“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東數西算”概念的持續發酵,也帶動算力概念、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大數據等板塊強勢崛起。本屆大會邀請國內外院士、頂尖學者和企業領軍人士共話“東數西算”工程契機下的算力經濟新時代,探索算力對于新基建的重要意義,同時本屆大會繼續重磅發布2022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TOP100排行榜,2022國際人工智能性能AIPerf500排行榜,進一步打造成熟的算力評價體系,促進國內外超級計算領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動算力經濟的持續發展。大會還與2022年RDMA競賽頒獎儀式緊密結合,吸引了眾多高校及企業優秀選手的關注。
專家解讀國家政策,分析中國超級計算產業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 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徐國權在大會致辭時指出,“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如今,科技創新在各領域快速發展。隨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的不斷深入,超級計算和云計算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外院士、頂級學者和企業領軍人士共話算力經濟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對促進國內外超級計算領域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交流、推動算力經濟的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希望大家齊心協力,共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在大會致辭時指出,數據經濟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海量數據的爆發,要求算力一定要跟上,同時算力本身也是一個深刻的學術問題,需要解決算力結構、算力分布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中國超級算力大會的召開恰逢其時。只解決好算力問題,中國數字經濟才能夠得到穩步全面的發展,希望中國智能計算產業聯盟在推動中國算力快速發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德沛發表“從網格到東數西算:構建國家計算基礎設施”主題報告時,回顧了中國超級計算機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指出國家的總體思路是把分散在各地的計算資源看作為一臺超級計算機,通過打造環境操作系統、網絡計算應用新模式、超算應用集成開發環境,實現資源的聚合、統一的管理調度以及有效的使用。
在“東數西算”戰略新布局背景下,市場正呈現出算力需求不斷上升、計算機異構化、算力中心多樣化等新趨勢,要解決異構算力中心的透明調度、異構并行編程、數據在分布算力中心合理放置、公共算力中心的數據安全和隱私、適應異構的新型并行算法、應用生態環境、新的運行模式、應用軟件開發新機制等亟待解決的新挑戰。希望在百花齊放的開放環境中,構建出下一代國家超算基礎設施,組建成CNGrid-NG聯合體。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在《推進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動“東數西算”工程》演講中提到,智能計算是當今計算發展的新趨勢,智能計算的發展推動算力基建化、算法基建化、服務智件化、設施綠色化,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東數西算”工程是“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一個下轄的子概念,而后者旨在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的應用模式是多樣的,包括東數東算、南數南算等本地計算,也包括南數北算以及東數西算等跨域計算。
“東數西算”工程對于促進節能減排和雙碳戰略實現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也需要在成本效益方面進行全方位精算,在推進實施方面要克服多種現實挑戰,包括算力設施原有節點與新增節點的銜接聯動,“數”與“算”的供需匹配及安全性保障,作為算力統籌和智能調度核心設施的“算力網絡”其技術實現和運行機制等問題,需要科學謀劃、系統推進,避免對近期的發展估計過高,避免對長遠的發展估計不足。
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背景下新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研究報告發布
產業專家分享技術創新與最佳實踐
聯想集團ISG中國戰略部總經理、聯想智能邊緣中國事業部總經理楊春發表“新算力 創造數智新時代”主題報告時指出,在算力無處不在的今天,“新算力”呈現出融合化、場景化、訂閱化、綠色化等四大新特征,作為領先的科技企業,聯想將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新算力的“沃土”’,孕育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技術總監甄亞楠發表“從‘可用’”到‘好用’,算力服務加速科研創新”主題報告,介紹了北京超級云計算中心自2011年成立11年以來的算力布局和服務規模,并通過自主研發的算力運營展示平臺、全棧式算力運營服務、超算算力服務平臺等,為超過19萬的政企客戶群體提供適用、好用的算力服務。
如何幫助行業和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始終是應用層面的關鍵和難點。英特爾中國DCAI集團首席工程師何萬青發表了題為《打造多元算力,助力數字轉型》的演講,針對科學與工程計算與AI領域不同應用特性和負載對CPU/GPU等多元算力的挑戰,分析CPU和GPU面對的障礙,針對CPU內存帶寬、GPU內存容量等關鍵因素,英特爾發布了新的Intel Xeon CPU Max和Intel DataCenter GPU Max系列,結合OneAPI開放和全棧軟件環境支持,為科學與工程、AI計算提供最大可能性。
2022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TOP100排行榜發布
2022中國高性能計算機性能TOP100排行榜發布和解讀,歷來是中國超級算力大會最引人矚目的環節。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在發表“2022年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0P100排行榜發布及趨勢分析”報告時介紹,在2022中國HPC TOP100中,由某服務器供應商研制、部署于某網絡公司的主機系統以208.26 PFLOPS(約20.83億億次每秒)的測試性能新登榜首,相比2021年榜首機器有1.66倍的性能提升。該主機系統采用CPU+GPU異構眾核架構,CPU核數達到46萬核,系統峰值達到390 PFLOPS。
位列去年榜單榜首的某網絡公司主機系統,今年以125.04 PFLOPS的測試性能位居第二;曾多年“霸榜”的兩臺熟悉面孔——“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A”在今年的榜單中分列第三、五位,測試性能分別約為93.02和61.45 PFLOPS。
張云泉詳細分析了百臺高性能計算機性能分布、應用領域性能份額,以及異構加速系統數量、互聯體系結構、Linpack性能等歷年趨勢。
在本屆榜單前的50位高性能計算系統集群中,部署年份為2020~2022年的機器為 32 臺,占比64%;其中有4臺計算集群是2022年最新安裝部署的。
從性能份額看,未公布具體研制單位信息的機器性能占比57%,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防科大分別以2臺、4臺機器上榜占得10%、8%的性能份額,分列第二、三位。
從應用領域看,應用于“算力服務”的系統性能份額占比達到57%,超算中心、大數據、云計算、科學計算、視頻應用分別以18%、6%、4%、4%、3%緊隨其后。
張云泉指出,隨著算力服務的異軍突起,中國已經進入算力經濟時代。
2022年中國HPC TOP100榜單發布(TOP10)
第1名、第100名、百臺平均性能對比
性能分布
應用領域性能份額
異構加速系統數量歷年趨勢
互聯體系結構歷年趨勢
Linpack性能歷年趨勢
在本次發布儀式上,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0P100排行榜單兩位創始人——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院研究員、聯盟理事長袁國興,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孫家昶,獲聘為中國HPC性能TOP100排行榜終身榮譽顧問。由張云泉、張林波、陳文光、曹建文、鄧力組成的榜單發布團隊正式接棒。
2022 HPC TOP100 排行榜廠商代表頒獎
2022中國智能計算產業領軍企業頒獎
2022中國智能計算產業領軍企業頒獎
2022中國智能計算卓越貢獻獎頒獎
2022年RDMA編程競賽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