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大氣環境監測與治理工作,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推進“藍天、碧水、凈土”工作。在政策嚴格要求以及環保督促工作的不斷深入下,相關的環境監測市場持續升溫。本期嘉賓張維民,他是行業的資深從業者,他致力于大氣污染的立體監測溯源和預警,為全球大氣環保和安全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張維民,江蘇中美環境監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在環境監測與保護方面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歷與經驗,長期研究和開發大氣排放立體監測技術和移動監測技術,獲得了國內外多項專利、發表了多篇論文,并參與多項標準的制定。
江蘇中美環境監測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3月成立,公司專業從事工業園區和其它領域的大氣排放污染因子的立體監測和治理,制定各種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和異味物質的預警當量濃度,溯源和預警軟件的開發,新型立體監測設備的生產和銷售,公司定位做全球智慧環境與安全監測預警第一服務商。
公司擁有創新的大氣“階梯式垂直徑向監測技術,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溯源和預警軟件,大氣監測走航溯源定位軟件”填補了國內外大氣監測的空白,真正實現了對企業排放的污染因子立體、實時、動態的監測和溯源定位,其監測技術被選入江蘇省生態環境治理創新實用技術平臺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工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性文件中。
在節目現場,江蘇中美環境監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維民先生向大家展示了化工園區現行的固定站點立體監測溯源技術。公司設計了全球領先的立體移動大氣監測車,車內同時采用傅里葉紅外長光程掃描儀和氣象質譜儀(GC-MS)兩套大氣監測系統,其監測數據實時對比,保證監測結果準確。車內增加了一套伺服機構,一套污染裝置測量定位系統,紅外監測設備可升至車頂對重點區域內異常濃度的污染因子、異味氣體物質開展全天候,動態的360°和各種角度掃描監測和污染源定位,為環保管理和執法提供依據。公司的全天候大氣“立體監測溯源移動監測車”,對群眾舉報、企業排放、管道泄漏、污染溯源、環保督察、安全生產、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揮發等發揮了關鍵作用。
目前,公司擁有兩項中、美兩國大氣立體監測技術國家發明專利,三項移動監測車實用新型專利,兩項光學監測部件實用新型專利及一項軟件著作權。同時公司參與了江蘇省級環保重大科研課題第1107項“典型化工園區大氣監測預警技術研究與示范”,并被省廳授予“江蘇化工園區大氣監測預警工程技術中心”。
經過多年穩健的發展,公司已完成了江蘇省鹽城市大豐港石化新材料產業園、安徽淮北煤化工基地等五個化工園區立體監測固定站點項目;在全國176個工業園區(工廠)、46個城市環保局完成了大氣移動監測、溯源走航工作,在3個地區完成了無人機飛行監測。
公司經過長期數據積累分析,制定了96個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異味因子預警當量濃度,對企業的安全生產,超標排放,周邊居民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來,張維民先生將繼續帶領研發團隊設計開發新型的大氣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致力滿足全球各種環境下、各種垂直立面的大氣監測溯源需求。
節目的最后,張維民先生總結道,企業以《“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為指南,引領全球立體大氣監測技術的發展,有力支持中國大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各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