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在9月19日舉辦的2023年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主論壇上,高通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技術許可業務中國區總經理錢堃發表演進時談到,在5G+AI的驅動下,新一輪的創新和知識產權可能大量涌現,而健全的知識產權體系,對于激勵和保護持續創新也至關重要。切實保護創新者的權益,將有助于創新的價值得到充分認可,有助于真正建設創新驅動的數字經濟。
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300萬個,5G網絡已覆蓋所有地市級城區、縣城城區,5G應用廣泛融入60個國民經濟大類,應用案例數累計超過5萬個。另一方面,隨著ChatGPT及國內各類AI大模型的興起,生成式AI的應用正在創造新需求、形成新供給,將會帶來一個終端創新發展的新周期。
而在5G、AI等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后,凝聚著很多基礎科技研發企業的長期努力。錢堃表示,通常在技術標準化和實施至少5到10年之前,就要開始研究基礎性、系統性的問題。越是早期研究階段的投資風險就越大,因為無法確定研究成果未來能否得到市場認可,進而帶來收入。同樣,在制定標準的階段,也需要在沒有任何確定回報的情況下投入研發,因為并非所有技術提案都會被標準采納。最后,隨著新一代標準發布,進入商用階段之后,企業才可以通過技術許可尋求回報。因此,以發明、創新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尤其需要有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良好保障。
公開信息顯示,高通在很多技術領域都進行了長期、大量的基礎性研究,涉及3G、4G、5G、Wi-Fi、多媒體、人工智能、攝像頭和影像等,已打造出“統一的技術路線圖”,將先進的連接、低功耗高性能計算和終端側AI等技術從智能手機高效擴展至不同行業中的下一代智能網聯終端。同時,經過長期投入研發,高通也在5G、Wi-Fi、多媒體等領域形成了很多知識產權。例如,高通在 Wi-Fi 技術發展的幾乎所有重大進程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包括在MIMO與MU-MIMO、OFDMA無線電波形設計、無線網狀網絡等領域做出了突破性創新。在多媒體領域,高通是視頻編解碼技術的領軍企業,是新一代視頻編碼標準H.266/VVC,以及之前H.265/HEVC標準技術的領先貢獻者和開發者。目前,高通在全球擁有14萬項授權專利和專利申請,形成了行業領先的專利組合。
錢堃在演講中指出,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得益于這些措施,中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穩步上升,2022年已攀升至第11位。同時,中國在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和堅定決心,對鼓勵國內創新和吸引外商在華投資意義重大。
在中國,高通也與中國產業伙伴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動5G、AI、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和落地商用。例如2018年,高通與中國伙伴聯合發起“5G領航計劃”,加快5G手機等終端產品的開發,以在5G啟動商用后率先為國內外用戶提供5G產品;2020年,高通與20多家中國領先企業共同發起“5G物聯網創新計劃”,推動了業界最早一批5G物聯網終端的商用落地,并助力中國企業加快開拓海外市場;2021年,高通與無錫市衛生健康統計中心、無錫市急救中心、無錫移動共同打造“5G+智慧急救”項目,能夠為胸痛患者平均節省約15分鐘的黃金救治時間;2022年,高通與中國伙伴在通力電梯江蘇昆山工業園開展5G全連接工廠項目,實現了基于5G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生產管理應用。這四個項目也先后被評為服貿會“科技創新服務示范案例”,表明高通聯合中國伙伴推動5G等技術應用到各個行業的實踐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錢堃表示,持續創新和開放合作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也體現了創新的良性循環,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致力于達成的愿景。未來,高通將繼續以高質量創新助力移動生態發展,推動更多應用場景落地,攜手合作伙伴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共同邁向人與萬物智能互聯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