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商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企業誠實守信經營,面向企業普及誠信與品牌建設的意義,指導企業加強誠信品牌建設,提升其整體競爭力,《信用中國》欄目組以誠信為內涵,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有行業代表性的民營企業作為扶持對象,旨在通過大力宣傳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影響力和認知度,在全國范圍內打造中國榜樣和品牌新勢力。
上海邁思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9月,作為全球可降解微球材料的開拓者,公司從天然材料中選取合適原料進行微球材料的研發和生產,已經量產第一代醋酸纖維素、聚羥基烷酸可降解微球材料,第二代絲束蛋白、黑色素等第二代功能可降解微球材料已經完成研發,第三代吸附性可降解微球材料正在開發。目前,企業第一期2噸示范線已經投產,50噸中試線正在前期建設中。
企業創始團隊以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畢業的博士碩士群體為主,公司法人胡軼喆為復旦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畢業,畢業后從事二級市場投融資相關業務10多年,企業技術團隊以鄧字巍副教授為首,在微球相關領域具備近20年的研發經驗,發表數十篇論文及申請多項專利,其他團隊成員包括律師、注冊會計師、原上市公司董秘等各領域人才,為企業的穩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信用中國》欄目組委會鑒于上海邁思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材料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助力企業發展,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以創新型發展為引擎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及人才引進,并為行業及市場提供優質的產品與專業的服務,特將其列入被扶持企業考察名單。
隨后,《信用中國》欄目組委對企業資質、管理和服務模式、企業誠信度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
在考察一行中,上海邁思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軼喆先生向大家介紹了企業的名稱的寓意、行業前景及企業現行的服務內容。“邁思飛”的得名最早將Microsphere(微球)進行了中文音譯。伴隨著企業的注冊成功,團隊將“master”中的“t”換成了具有球形意義的“ph”。由此,寓意造球大師的“Maspher”應運而生。
塑料微球作為功能性添加劑被廣泛應用于化妝品、個人護理等日化品中,然而添加了塑料微球的日化品在使用后排入污水中會形成微塑料污染,危害環境和人類健康,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立法禁止塑料微球在日化產品中的使用。例如國家發改委要求,含塑料微球的日化品,2020年底禁止生產,2022年底禁止銷售。
基于目前市場需求,企業采用自主研發的乳化-固化技術將可降解材料(纖維素、聚羥基烷酸、絲素蛋白、黑色素等)制備成可降解微球,其性能上可以替代傳統不可降解的塑料微球。此外,可降解材料微球作為高附加值產品,可以廣泛應用于化妝品顏料表面處理、活性物微膠囊化、蛋白質層析、抗體純化、藥物傳輸載體以及組織工程修復材料等,具有極大的市場應用前景和經濟效益。
目前,“邁思飛”研發生產的可降解微球材料,可以徹底杜絕日化行業的微塑料污染問題,權威測試60天分解率達到75%。企業選取的材料來自于天然物,一方面可以減少化石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對于各類天然物(如蠶絲中提取絲束蛋白、墨魚汁中提取黑色素等)的循環利用打開了新局面。對于日化行業日益提升的功能性需求,“邁思飛”在基礎材料端給出了更多的解決方案。
未來,“邁思飛”將秉持“把握行業前沿,與客戶共成長”的經營理念,以“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企業文化,積極實現其成為“全球領先的可降解聚合物微球核心供應商”的企業愿景。
最終,上海邁思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憑借良好企業信譽、獨特的經營風格以及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通過了欄目組委會的考核,并被列入扶持企業名單。隨后還將邀請上海邁思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胡軼喆先生做客《信用中國》欄目,與知名主持人一起探討企業發展中的經營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