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Surface pro7已經服役很多年了,最近也感覺越來越力不從心,所以已經列入了升級清單。不久前surface pro11也是如期發布了,但是我定睛一看,ms居然給pro11換上了arm處理器......這就有點讓我不太能接受了。而上一代的surface pro10則完全沒有任何降價的意思,16G 1T的版本還是上萬的價格,讓我“確有憂愁暗恨生,此時有錢勝無錢”。
朋友聽說此事,轉頭就給我推薦了壹號本的T1,說是直接平替,我一瞧確實菀菀類卿,而且跟surface9相比從U后綴還升級到了P后綴的CPU,i5的大核直接翻倍。所以事不宜遲,果斷下手買一臺i5 1240p的體驗一把,看看這國產二合一有沒有趕上國際大廠的體驗
開箱+外觀
東西到手,有兩個全黑盒子分別是電腦本體和鍵盤,還送了一個電腦包和一個鼠標,16+1T的配置,總價接近4400的樣子,比較便宜是一大重點
盒子上印刷了型號和大概的產品預覽圖,黑色上面印這種反光的字體倒是挺商務的,就是不太容易分辨
打開盒子就是主機本體,下面的黑色盒子有其他配件,也不算多,就一個說明書和一個充電器,突出一個簡單。主機送的充電器是65W type-C PD 協議GaN的,實測也可以用別的充電器充電,我平時也會用類似的頭,所以完全不擔心充電問題。以后出門一個充電器就能適配全部設備,不用帶surface那種小磚頭,非常爽
主體的這個造型和一般的二合一筆記本區別也不大,外觀是很細膩的噴砂鋁合金,因為主打平板電腦雙用,所以正面是適合觸摸的高光屏,背面是一個電腦的支架,鉸鏈做了獨特外露的設計,可以實現178度的開合角。整機重量975G,厚度只有9.8mm,又輕又小,屏幕13英寸接近2k的分辨率也很理想,比surface還大一圈
立起來之后T1這個造型還是很不錯的,邊框很硬朗,做工也還可以,試了一下支架也很結實,阻尼感拿捏得還不錯,但是在開到比較大的開角時有時候會hold不住
在支架的底部有兩個區域,應該是用來磁吸的,可以提升在合攏時的穩固度,不容易自己打開
T1的接口中規中矩吧,兩邊各一個USB-A的高速口,右邊有3.5mm音頻口和tf卡槽,所以儲存容量基本不成問題,拿個TF卡當機械硬盤就行了,小一點慢一點也無所謂,內置了就很方便
右邊則是給了一個Type-C可以充電,支持顯示器擴展的同時充電,我覺得其實給兩個是比較好的,畢竟現在Type-C設備也不少了,充電就沒法用Type-C的話有點僵硬。還給了一個mini-HDMI輸出,有了這個就能擴展兩個顯示器,T1本身定位就是辦公商務本,有這樣的能力倒也合理
開關在頂部,同時有很多鏤空的散熱排氣口,鍵盤的接口在底部,也是磁吸模塊固定的
磁吸鍵盤開箱,和機身顏色很配,也是深灰色的,外面的材質好像用了PU?比一般的布藝鍵盤更有彈性更厚一點
磁吸接口也做了固定榫結構,這樣安裝鍵盤就比較方便了,安裝上本體之后真的菀菀類卿(確信)
體驗評價
開機,激活win11,T1是自帶正版win11的,但是并不帶正版office,正版的office好幾百要是加在成本上,那就沒這么香的價格了。我還是繼續用我的365授權吧。在加上鍵盤之后平板一下就變成筆記本風格了,非常pro,而這個點亮屏幕之后的超大跑馬黑邊也是非常的pro啊......或許是為了減少誤觸吧,但我還是希望能做得更窄一些
屏幕的大小和高光屏也是正好,我平時用的筆是WGP協議的觸控筆,也是直接連一下就能用,平時晃一晃就激活了,反應很靈敏
鍵盤距離屏幕這一塊距離設置出來是為了把鍵盤架起來的,鍵盤是比較典型的13英寸筆記本的布局,功能鍵的顏色也是很商務的藍色,不過沒有背光。而鍵盤的手感也是非常經典的筆記本薄膜手感
觸摸板比較小,考慮到這是等價的13英寸筆記本,倒也正常,用起來手感默認dpi略大,我給調小了一點。鍵盤架起來之后這個磁吸模塊并沒有很牢固地貼在屏幕上,可能和鍵盤的表面材質有關,PU本身就挺硬的,等折疊多了就好了
送的這個充電線很軟,充電速度倒是一般,畢竟才65W,我換了100w的頭就快很多了,但是重量多一倍,為了空間和重量還是65W更好一些
性能測試
開機首先來看看CPUID和GPUZ,T1我買的這個配置是Intel? Core? i5 1240P,因為首先排除奔騰之后,就是倆規格上基本一樣的i5/ i7,大家都是4大核,而且都是15W的PL1功耗,那我肯定是秒選i5的,主打一個性價比為王
自帶的硬盤是分好區的!這一點對小白會比較友好,我真的遇到不少小白問我怎么把C盤分成倆的,如果出廠沒有分的話,讓小白自己分還是有點麻煩的
自帶的網卡是AX201,也是一塊很不錯的wifi6網卡。硬盤的性能測試上來看比官方的宣傳要高出不少!基本達到了pcie3.0 nvme的極限,看來是首發之后升級了配置但是卻沒更新商品詳情頁,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測試一下屏幕的色域范圍,70%亮度下是275nit的全屏亮度,挺不錯的。色域覆蓋達到了100%sRGB,符合宣傳,屏幕是incell的,所以直觀效果很不錯
內存則是LPDDR5 5200雙通道,在二合一筆記本中算是不錯的配置了,高頻內存對集顯的幫助也很大。
CPU和GPU的理論性能部分,拿來辦公和畫畫是夠用的,如果只是拿來當平板看視頻的話必然過剩,Intel Xe核顯能很輕松的解4K視頻。
PCMark10的成績也支持上面的結論,內容創作和生產力都是達標的,日常基本應用的分已經非常高了。
不過既然是核顯,要玩游戲就有點太難為它了,從跑分來看,這個成績玩一玩LOL基本是沒問題的。如果是更大的游戲,像文明6這種對幀數要求不高的回合制策略游戲也不錯,i5 1240P的CPU能保證回合時間不會太慢
下面是功耗和續航的測試,官方所給出的游戲模式持續功耗是15w,而日常模式的功耗則在11W左右。但是PL2的極限肯定不止這么多,在烤機一開始是能上30W以上的,后面隨著負載時間增長,會慢慢回落到11W,烤機溫度也在62℃以下,風扇并沒有全速運轉,較為安靜
功耗使用PCMark10測試,在3h的日常使用負載后電量還剩42%,100%點亮跑5h是不成問題的。官方給出的數據也是日常使用可以維持5h,游戲模式全功耗下1.5h,這一點看來是比較可信的
關于觸控,很久沒畫畫了,簡單聊聊觸控的體驗。因為CPU部分是1240P,就算用PS肯定也不會卡,這是觸控流暢的基礎。而屏幕自帶的膜雖然是高光,但是明顯做了很不錯的觸控筆適配,書寫和畫畫的阻尼都很合適,而且WGP協議的筆是免驅直接用的,這一點非常方便
壓感方面,4096級壓感對于業余愛好來講是肯定足夠的,PS自帶的筆刷可能不太明顯,實際使用的時候壓感反饋挺靈敏。大廠的WGP筆都能用,Win11也自帶oneNote筆記,所以在觸控這方面的實際體驗很棒
總結
壹號本T1我的使用體驗上不錯,可以說在設計的時候確實定位精準,直接瞄準了2合1這個品類里最有特色的Surface Pro來作為目標。在大多數細節上T1都做得不錯,開合角度或者表面材質,在配置方面甚至是比surface pro9的1235U更強的1240P,4400以內能買到這個體驗的二合一我覺得性價比相當之高。
不過T1也有細節沒有處理得很好,其一就是鍵盤的接口,磁吸的定位不算很牢固,而且底部也沒有做出弧度,所以有時候稍微有點晃,還有一些細節比如支架和本體之間的凹槽不算大,打開的時候得找下一下。這些其實都是很小的細節,使用上不會帶來的問題,只會略微影響體驗,相信下一代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許愿一個ultra 200)。而T1其他方面做的非常合格,比如觸控體驗和接口配置,鍵盤和觸摸板也能滿足需求,屏幕色域高效果好,我認為總體來說是瑕不掩瑜,很值得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