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2日電(張煜歡 雷昱兒)開展政務服務評價,是有針對性地改進服務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的重要舉措。然而一直以來,傳統的評價體系在實踐中存在業務數據過于分散、人工統計效率低、評價結果運用不充分等問題。
直面事關群眾辦事的桎梏,杭州市蕭山區在創新探索中找尋破題之道。
針對以往評價體系存在的缺陷,去年以來,在杭州市委改革辦關心指導下,蕭山區試點建設了政務服務數智評價應用。記者了解到,不同于傳統評價體系圍繞群眾滿意度這一核心指標構建,該應用聚焦對政務服務能力的精準評價,以數字化手段采集數據,呈現為可視化的駕駛艙界面。該應用已于2021年10月在“浙政釘”上線。
蕭山區政務服務中心內。 張煜歡 攝“我們蕭山區的政務服務辦件量一年可達1200萬件。但以往的評估中單純用人工方式抽樣,每次抽樣僅抽取100件,難以實現全樣本評估。”蕭山區審管辦審管科科長樓琴表示,把政務服務評價采用的樣本量放大,是實現評價結果科學和精準的關鍵。
同時,傳統的評價結果應用側重于解決群眾在個案中的直接訴求,較少將評價結果應用于政務服務職能機構在服務流程、管理機制、運行制度方面的優化完善。
據樓琴介紹,該應用圍繞事項辦理全流程,動態歸集前端咨詢、中端辦事、后端評價以及現場管理等五類數據,聚焦8個維度,并提出“通辦、智辦、快辦、好辦”四類一級指標,下設36個指標,全方位對政務服務進行評價。同時,各項指標均根據實際數據測算,例如“單事項‘一網通辦’率”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政務服務2.0占比達標事項數÷發生辦件的政務服務2.0事項數×100%”,最終結果為93%。
“‘用數據來說話’,其實是工作中最難的一步。為了獲取辦件數據中的缺失字段,我們和大數據局對接了很多次。”樓琴說,傳統的評價體系中大量數據是由辦事部門通過報表手工匯總,其準確性、即時性和可信度相對較低。
該應用對這一問題做出改善,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當天回流數據,實時抓取各指標對應的數據信息并自動計算分析,綜合形成全區、部門、鄉鎮(街道)三級評價結果。同時根據監測結果計算生成實時預警信息,推送至相關部門,督促其限時整改處置。
辦事人員在志愿者引導下辦理業務。 張煜歡 攝在演示中,樓琴在駕駛艙的指數分析頁面輕點項目名稱,能夠逐級展開看到更為詳細的數據。“因為我們不是錄入了一個靜態數據,而是通過基礎數據進行實時的測算。”
此外,該應用還能通過可視化數據,及時在基層實踐中發現問題,不僅能解決群眾在個案中的訴求,還能運用評價結果促進政務服務流程、機制等方面進行完善。
例如,指標監測發現,“咨詢電話一次接通率”僅為62%。于是蕭山區審管辦開展政務服務咨詢優化升級,不僅增加一線綜合客服座席,而且還上線智慧咨詢導辦平臺,把一線客服難以回復的問題轉接到相關部門,并采用“三方通話”的方式對部門的答復進行記錄和管理,以保證解答效果。經過一系列努力,“咨詢電話一次接通率”已提升到95%。
還例如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社保、醫保辦理問題。樓琴介紹,此前指標監測曾發現社保、參保登記存在企業業務網辦、掌辦率較高,靈活就業人員等個人網辦、掌辦率較低的情況。經調研,這是由于社保個人參保登記業務在線上申報后仍需打印紙質文件、簽字蓋章后再上傳,手續相對繁瑣,且部分群眾缺乏打印機等設備條件,因此更愿意到窗口辦理。
民眾在網辦掌辦專區自行辦理業務。 張煜歡 攝最終,在政務服務數智評價應用的數據提示下,一方面審管辦協調社保、醫保窗口,推出窗口靈活就業人員社保、醫保參保登記、繳費“一個窗口辦理”,提升線下窗口的辦事體驗;另一方面,審管部門積極向上反映群眾需求,進一步優化系統設置,從根本上提升線上辦事的體驗感和便捷度。
據統計,自應用上線以來,蕭山區政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截至7月底,該應用已實現蕭山區56個部門和鄉鎮(街道)全覆蓋,累計發現并整改問題678個,按時整改率達99.41%。今年1月-7月,蕭山區政務服務平均辦事效率同比提升15.3%,窗口平均等待時長同比下降23.8%,投訴率同比下降36.2%。
“群眾事無小事。政務服務數智指數既要從整體上客觀評價部門、鎮街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通過科學評價,形成爭先創優的激勵機制,推動各部門、鎮街主動作為、主動服務。更要著眼點滴小事,以問題為導向,從指標的升降、數據異常中,敏銳地捕捉問題、分析研判、整改提升,推動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為群眾發聲,把服務做實。”蕭山區審管辦主任陳燕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