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谷歌數據中心在烏拉圭消耗大量水資源的新聞引發了國內外的關注和討論。據悉,谷歌計劃在烏拉圭建立一個每天使用數百萬升水的數據中心,而烏拉圭正面臨著嚴重的干旱和水資源短缺問題。這一做法遭到了烏拉圭人民的強烈抗議和反對。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數據中心用水問題的敏感性和復雜性,也引發了我們對我國數據中心用水現狀和未來趨勢的思考。
數據中心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撐。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國數據中心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已超過650萬標準機架,近5年年均增速超過30%,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巨大的能耗和用水壓力。數據中心用水主要用于冷卻系統和蓄冷系統,以保證設備運行溫度在合理范圍內。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條件不適合采用自然冷卻方式,因此大多數數據中心采用了蒸發冷卻或水冷方式。這些方式雖然能夠有效降低數據中心的功耗,但也會導致大量的水資源消耗和污染。據統計,數據中心若采用水冷卻空調,一座數據中心每天就要用掉數以百萬加侖(1加侖約合3.8升)計的水,用來冷卻因運轉而發熱的設備。日常運行中的冷卻水補水消耗量大約占數據中心總用水量95%以上。
我國數據中心產業高度重視用水問題,積極探索節約用水、循環利用、替代利用等多種方式,實現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從政策層面來看,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規劃和指導意見,如《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等,明確提出了數據中心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等目標和要求。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已經在新能源技術、運維智能化技術、預制模塊化技術、液冷技術、高密服務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突破。從市場層面來看,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數據中心企業和服務商,為數據中心的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未來,隨著我國數據中心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需求的不斷增加,其用水壓力也將不斷加大。因此,提高數據中心的用水效率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方面,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和改進來降低數據中心的用水需求和損耗。例如,可以采用更先進的冷卻系統和設備,如液態冷卻、相變冷卻、超導冷卻等;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廢熱來產生電力和熱力;可以采用智能化和數字化管理系統來監測和優化數據中心的運行狀態。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和激勵機制來促進數據中心的用水節約和循環利用。例如,可以制定更嚴格的WUE標準和目標,并對達標或超標的數據中心給予獎勵或懲罰;可以建立用水定額和計價制度,使數據中心的用水成本與其用水量成正比;可以鼓勵數據中心與其他行業和部門進行用水協同和共享。例如,可以利用農業、工業、生活等領域的中水或廢水來滿足數據中心的用水需求;可以將數據中心的冷卻水或廢熱用于其他用途,如溫室種植、漁業養殖、供暖供熱等。
數據中心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其用水問題不容忽視。谷歌數據中心在烏拉圭的用水問題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和學習的機會。我們應該從政策、技術、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數據中心的用水效率,實現數據中心的綠色發展,為保護全球水資源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