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業孕育安全可信、信息生 產、數字變革的新需求,催生Web3.0產 業創新發展。Web3.0將引領經濟社會 深度變革,完善供應鏈價值分配機制, 開拓數字資產流通消費新市場,支撐數 字原生價值創造新方式,打造社會組織 新結構,但也給金融市場、網絡內容、 法律體系帶來新的監管挑戰。當前全球 Web3.0產業逐漸成熟,技術標準形成 共識,產業生態回歸平穩,政策法規陸 續出臺,但我國重點布局的聯盟鏈存在 技術創新引領弱、產業合作有堵點、政 策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我國應加快推 出國家專項政策,支持行業應用走深向 實,提升產業國際影響力,追趕Web3.0 產業發展第一梯隊。
Web3.0將對經濟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Web3.0仍處于發展初期, 內涵和概念逐漸形成。現階段是以區塊 鏈為核心技術,賦予數據所有權和專屬 憑證,實現跨平臺的數據可互認、可流 通、可定價,構建安全可信的互聯網。 Web3.0將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信 息技術推動下加速發展,對未來社會經濟形態產生變革性影響。
構筑數字經濟新模式
數字資產包括數據資產(資產化的 圖像、音頻、文字等)和數字貨幣兩種形 式,Web3.0將支持在數據流通中拓展 出數字資產的新形式,創造新的數字經 濟增長點,提升供應鏈各要素的市場化 配置效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開拓數字資產流通消費的增 量市場。Web3.0將促進數據資產的確 權和保護,推動制造業的方案、圖紙、 模型實現資產化,以及文化藝術領域形 成數字藏品,釋放生產和藝術資源新價 值,加速創新要素的價值流通,開拓數 字消費新市場。二是完善供應鏈價值分 配機制。多機構主體間的智能合約加速 凝聚產業各方共識,協調優化利益分配 方案,推動構建線上協作的設計生產模 式。Web3.0將促進供應鏈金融服務的 普適化、高效化,保障貿易真實性,提升 數字資產抵押借貸效率,降低供應鏈中 各主體的融資成本。三是支撐數字原生 技術的價值創造新方式。Web3.0將支 撐元宇宙的價值自生產、自循環經濟模 式,依托高可信的網絡協議保障數字資 產安全,利用智能合約提升數字貿易的信息處理效率,開辟數字空間的全新經 濟增長點。
奠定可信社會新基石
Web3.0具有的去中心化、公開 透明、安全可信等核心特征,將有助于 完善個人權利保障,助力實現社會平等 關系,構建社會新型組織結構。在社會 權利方面,完善個人隱私與數據保護。 Web3.0將分離現實身份與應用數據, 遏制人工智能對隱私的過度挖掘,使用 戶從大數據“殺熟”與“捆綁”中獲得解 放。在社會關系方面,建立社會成員的 互信機制。隨著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 逐漸普及,Web3.0的數字身份技術能 夠辨別源媒體是否被抄襲或深度合成, 有望成為抵御數字媒體偽造和虛假信息 宣傳、建立可信社會環境的關鍵工具。 在社會結構方面,支持構建更高效的組 織管理模式。利用智能合約與通證激勵 機制,以Web3.0為基礎的去中心化自 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具有更高的運作效率, 有望快速實現組織的既實目標。名為 “美國憲法DAO”的組織以購買拍賣行 的美國憲法第一版印刷品為目標,72小 時內在全球近2萬網友中集資4000多萬美元,較網絡平均籌款時間縮短98%。
我國以聯盟鏈為主的 Web3.0產業仍存風險
當前國內外Web3.0產業有聯盟鏈 和公有鏈兩條發展路徑:國外以公有鏈為 主體,易引起金融市場波動,沖擊網絡監 管機制;我國以聯盟鏈為主體的技術在安 全可控上,更具優勢,但在技術研發、產 業發展、政策環境等方面仍存問題。
技術研發上,我國仍未占據原始 創新陣地
我國Web3.0關鍵技術的安全防 護能力缺乏實踐驗證,網絡節點數遠 低于國外水平,未形成有效的迭代創 新機制。在算法協議方面,網絡擴展技 術未充分安全驗證。跨鏈技術與“零知 識證明”是Web3.0網絡建設的主攻方 向,目前已在海外廣泛探索試驗。美國 MultiChain跨鏈協議支持超過20條區 塊鏈互聯,印度Polygon投入10億美元 專注“零知識證明”研發。我國相關技 術尚未具備商業化條件,缺乏在生產環 境中的試運行,安全性能待驗證。在基 礎硬件方面,歐美企業長期保持壟斷地 位。在計算芯片領域,國產芯片仍難以 滿足Web3.0安全執行、大規模部署等 高要求。英特爾、ARM長期保持壟斷 地位,我國微芯研究院、華為鯤鵬、海 光等芯片廠商依賴開源架構跟進發展。 在存儲硬件領域,歐盟企業已形成規模 市場,其中2022年法國Ledger、捷克 Trezor的數字資產硬件錢包銷售額近 1億美元。
在產業發展上,我國Web3.0 生態仍存“孤島效應”
近期,我國以數字藏品為代表的 Web3.0先導應用陸續下架或停止服 務,盡管有美聯儲加息導致資本流出的 外在因素,但更重要的內在因素是我國 Web3.0生態存在割裂問題。從產業協 作看,巨頭“各自為戰”限制長期發展。 北京、浙江、貴州等地已初步形成大規 模城市鏈網,螞蟻、騰訊等互聯網巨頭 已積累上百種區塊鏈應用實踐,但各自 生態未能互聯互通,無法進一步形成規 模效應。從產業融合看,跨網絡和跨行 業應用仍存堵點。Web3.0與Web2.0 的網絡資源尚未深度互通,傳統企業與 Web3.0企業仍未建立互贏互利的融合 模式。目前,我國聯盟鏈的服務場景和 應用領域相對較少,主要聚焦在藝術、 物流、金融領域,而其他行業的貿易權 證尚未“上鏈”,物聯網終端設備仍未通 過Web3.0連接,賦能實體經濟的潛力 有待進一步開發。
在政策環境上,我國發展與監管 布局雙雙滯后
國外Web3.0領域監管政策進入落 地階段,各國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控 制,但我國產業發展與監管政策仍待完 善。一是我國缺乏頂層設計布局。我國 在Web3.0領域仍是地方政府探索布局 為主,未形成系統性安排。二是我國產 業發展支持力度較弱。我國在Web3.0 產業發展布局相對保守,至今未出臺專 項支持政策。三是我國未構建清晰的 監管體系。我國現有政策文件重點布局 Web3.0產業創新,但對監管主體和監 管舉措沒有明確規定。
下一步推動Web3.0產業 發展的建議
加快布局產業創新與治理體系 我國應加快國家級Web3.0產業戰 略部署,建立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制度 保障,填補監管與法律的空白。一是出 臺專項產業政策。規范Web3.0產業內 涵與發展方向,統籌產業與監管部門協 作機制,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 創新。二是加快完善法律與制度保障。 推動Web3.0產業新業態的法律研究, 加快新型數字經濟關鍵要素的立法進 程,夯實產業創新應用的制度基礎。三 是依托創新應用先導區完善Web3.0治 理體系。支持在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 灣區發展Web3.0全產業領域,做好安 全可控保障和風險隔離,探索兼顧安全 和發展的產業治理模式。 加大支持行業應用走深向實的力度 加快推動Web3.0與重點行業結 合,促進制造、文旅等行業試點應用, 支持新場景、新業態務實探索,構建健 康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是鼓勵制 造業創新供應鏈協作方式。著力推動 產業Web3.0布局應用,依托跨鏈新技 術打破“數字孤島”,推動制造業供應 鏈跨場景協作。二是提升文旅業“數字 藏品”長期運營能力。加快規范數字藏 品市場,統籌文化、旅游資源的知識產 權,嚴格控制產品發行周期與規模,保 證供求平衡與穩定。三是探索Web3.0 與未來產業融合發展。促進Web3.0與 元宇宙協同創新,構建安全可信網絡支 撐,探索數字原生價值創造的經濟新 模式。
持續提升產業國際影響力
加快推動我國Web3.0技術與應 用在海外發展,深度參與全球技術創新 和治理體系,提升我國在全球Web3.0 產業的地位。一方面,強化Web3.0全 球創新合作力度。支持企業在全球主 要公有鏈上技術研發,推動我國聯盟鏈 向海外延伸,逐步提升我國在Web3.0 各 鏈條的主導 權。另一方面,進 一 步 參與Web3.0國際標準建設。加強我 國Web3.0標準體系研究布局,推動 我國技術標準“走出去”,提升我國對 Web3.0國際標準的貢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