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浙江臨平科技館、江蘇太倉科技館、上海松江科技館聯合主辦的2023“逐夢蒼穹飛向未來”航天主題科普聯合行動分會場啟動活動在臨平科技館舉辦。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王小明,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路建宏,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合肥市科協副主席、合肥科技館館長柏勁松,貴州科技館館長滕英杰,鄭州科技館館長樊學峰,宜興科技館館長嚴峻,太倉科技館館長陸見青,上海松江科技館館長邱為以及杭州市臨平區科協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與30名臨平區青少年一同探索科學并給予指導。
臨平科技館館長湯凌表示:此次活動是三館致力打造“江浙滬一小時科普圈”的落地實踐,旨在關愛兒童健康成長,讓青少年共享高質量科普資源,激發他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同時深化長三角地區科普資源聯動,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在1—3樓常設展區,青少年們通過“走進科學”“氣流與籃球”等展品體驗,學習航天科普知識;戴上VR眼鏡,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穿梭于宇宙星際之間,遨游在太空上,把抽象的學習內容通過更加立體、真實的畫面展現出來,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讓知識變得更容易理解。
參觀完常設展區,緊接著,青少年們來到科技館四樓,認真學習一堂趣味叢生的體驗航天主題課《感知地球》,科技輔導員講解科學原理,現場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探究,讓學生在逐步探究驗證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航天科普知識,了解航天的各項科學原理及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據了解,以此次啟動活動為契機,臨平科技館會同期與社區科技館、學校科技館、企業科普館等聯動開展2023“逐夢蒼穹飛向未來”航天科普聯合行動系列活動,包含“‘科探出發了’航天企業研學游”“‘創新訓練營’航天賽事組織與創新平臺搭建”“‘空天之旅’航天專題展覽進學校”“航天科普專家面對面”“展教結合,深度探展品”等,真正做到將“江浙滬一小時科普圈”的人才培養、管理機制、活動資源共研、共享共提升的經驗進一步應用到基層科普單位,實現“科普臨距離”。
作者: 張曄敏 來源: 臨平區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