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第一顆超低軌道試驗衛星“乾坤一號”發射升空,填補了我國在超低軌技術應用領域的空白。這顆衛星是由諸暨企業賽思倍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另一家諸暨企業浙江天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參與發射。
近年來,諸暨市把航空航天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三大新興產業之一,設立了100億航空航天及智能視覺專項產業基金,大力優化產業、政策、服務生態,集聚了一批優質企業。
筑好產業“聚寶盆”
深耕產業基礎固底板。結合當地扎實的制造業基礎,通過政府導向,培育一批集聚高端生產要素、集合產業鏈多環節、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鏈主”企業,形成航空航天良性產業生態,現有相關企業40余家,涵蓋衛星測控與研發制造、空天信息、光電、電子器件、直升機停機坪、軸承軸瓦、鏈條傳動、彈簧及五金零配件等多領域,去年總產值超35億元,同比增長14.33%。
開展多樣招商補全鏈。踐行招商強市戰略,扎實推進招商引資競賽活動,圍繞航空零部件、航空設備、測控服務等關鍵領域,編制目標產業鏈圖譜,開展以商招商、精準招商、鏈式招商、鄉賢招商,近三年來,諸暨陸續招引落戶重大項目10個,總投資超100億元。強化“留商即招商”的理念,實施“穩心留根”計劃,在涉企政策、幫企機制等方面做到內外一視同仁,支持企業扎根諸暨做優做強。
推進校地合作建平臺。去年8月,諸暨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浙江大學控股集團三方共建浣江實驗室,打造以航空航天領域重大產業需求為導向,集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引育、產業孵化于一體的高能級創新平臺。截至目前,實驗室已累計開展合作科研項目10項,引進孵化8家航空航天相關企業,注冊資本共計8500余萬元。
用好政策“工具箱”
首位戰略構建創新反應堆。實施人才強市、創新強市首位戰略,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新時代“諸才云集”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關于高水平建設科技創新強市的政策意見》。去年,新認定省級以上學會服務站2家、省重點支持的院士工作站1家、紹興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5家、博士創新站15家。
科技金融助力發展加速度。積極發展科技金融,構建“科技+金融+產業”生態鏈,成立暨陽科技支行,建立風險引導基金、種子基金,開展企業專利質押融資,初步形成“銀行貸款+政府擔保+企業質押+財政補貼”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諸暨做法”。同步設立科技金融風險補償基金,重點支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諸暨市高層次人才分類目錄》中認定的人才創業企業,首期所有銀行授信發放的專項貸款總額度為5億元。
專項政策強化航天產業群。大力建設海歸小鎮(諸暨·空天裝備),出臺《諸暨市航空航天產業招商選資專項扶持政策意見(試行)》《海歸小鎮(諸暨·空天裝備)專項扶持政策》,目前已形成以航空航天為主導,以智能視覺為特色的“1+1”產業體系,逐步形成以高端無人機生產制造、衛星制造及運營為主導,航空航天精密制造、智能視覺終端產品為特色,航空航天科技服務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做好服務“店小二”
統籌航空航天產業用地用房。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安排各類用地出讓工作,保障重大空天裝備產業項目供地,確保重點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推行“騰籠換鳥”,積極盤活閑置廠房用地,通過給予租房補貼、裝修補貼等優惠政策,實現“零增地”擴項目。試行土地置換項目,通過村一級流轉、整合閑置用地,采用店鋪置換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為新招引項目提供土地支持。
促進航空航天產業技術交流。與浙江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9所高校合作,共建諸暨市協同創新中心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促成技術與需求的對接,切實解決企業存在的技術難點,促進研發成果在諸暨落地轉化。今年以來摸排企業技術需求200余項,發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500余項,建立專家庫成員135人,完成技術人才對接68次。
推動航空航天產業提聲造勢。舉辦2023航空航天與智能視覺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三屆“雙創”大賽空天裝備產業賽區(浙江諸暨)啟動儀式等活動,擦亮諸暨航空航天新名片。其中,第三屆“雙創”大賽(空天裝備產業賽區)累計報名項目已達250個。提高核心平臺媒體曝光率,相關報道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播出。
作者: 徐超 來源: 諸暨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