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0月24日電 (梁欽卿)24日,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聯合新聞發布會在重慶舉行。記者在會上獲悉,重慶市自2022年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以來,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24類1500余個“無廢城市細胞”。
10月24日,2023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聯合新聞發布會在重慶舉行。重慶市生態環境局供圖“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理念。2020年,川渝攜手在全國率先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思路。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協同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城市細胞”是“無廢城市”建設的基本單元。當前,川渝兩省市優化制定了“無廢城市細胞”建設相關的管理規程、技術指南和評估細則,指導“無廢城市細胞”建設單位開展建設,明確各類“無廢城市細胞”主管部門職責分工,并明確地市(區縣)層級分別創建。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向霆介紹,在工業領域方面,重慶市累計建成市級綠色工廠330家、綠色園區28家,其中國家級綠色工廠81家、綠色園區8家、綠色設計產品60種、綠色供應鏈8條。生活領域方面,從2021年起,重慶市中心城區歷史性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燒,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排名西部第一。
向霆舉例稱,渝北、永川打造了靜脈循環產業園;長壽、涪陵、璧山分別了打造無廢化工園區、無廢頁巖氣產業鏈、無廢電鍍園;江津、九龍坡打造了“無廢鄉村”……如今,重慶的治廢特色辨識度更加彰顯。
“重慶兩江新區已創建完成無廢機關、無廢學校、無廢公園等69個‘無廢城市細胞’。”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兩江新區分局黨組書記、局長鄭陽華介紹,兩江新區作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區域,依托“無廢城市細胞”,開展近零碳機關、學校、醫院、園區等近零碳細胞標準體系建設,首個開展碳評價的環評試點項目——亞歐汽車零部件廠新建項目通過環評審批,并建成全國首家零碳排放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
接下來,重慶市將把“無廢城市細胞”建設數量和建設增長率納入全市“無廢城市”建設成效評估指南,并在無廢指數中體現,建立無廢賽馬比拼機制。另外,將要求相關區縣結合轄區特點制定相關類別“無廢城市細胞”創建實施方案,打造更多精品“細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