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布局促集群企業共同繁榮
——北京豐臺打造軌道交通智能控制產業集群紀實
本報記者 楊學聰
產業鏈條全、創新引領強、國內最先進……提到北京中關村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集群,業內人士從不吝惜溢美之詞。這個從總部基地起家、由龍頭企業托舉起的產業集群,憑著國有民營企業錯位發展的“一招鮮”,呈現出大中小企業共同繁榮,“大樹”之下“草”青青的喜人景象。不久前,豐臺區軌道交通智能控制產業集群入選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這個軌道交通通信信號、工程建設領域全國最先進的產業集群,成為國家“十四五”時期的重點發展領域。
大樹下長小草
每天清晨,潮水般的人流從北京地鐵9號線豐臺科技園站涌向附近鱗次櫛比的寫字樓。這里,是位于北京豐臺的總部基地,豐臺區核心的經濟增長極,在這里,國內鼎鼎大名的軌道交通頭部企業云集。背靠這些通信信號、工程建設的“大樹”,專注于仿真及運維服務的“小草”也格外繁茂。
2013年成立的北京大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棵“小草”,致力于數字化仿真技術研究和工程應用,為軌道交通行業提供基于模型+數據驅動、虛實融合的軌道交通智能仿真平臺解決方案。
“我們是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于2021年落戶豐臺。”大象科技技術總監胡巍巍告訴記者,軌道交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與核電、航空航天類似,信號控制系統的安全完整性等級要求為最高等級SIL4級,系統設備之間要協同,人和設備要交互,人與人之間要配合?!霸O備控制系統交付用戶前后,我們同步開發模擬仿真系統,沉浸式還原實際運營場景,用于運營人員的技能培訓、應急演練,助力軌道交通安全、高效運行。”
“產業鏈條全、創新引領強、國有民營錯位發展,是我們軌道交通產業發展的三大特點?!必S臺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魏欣亞告訴記者,豐臺園企業覆蓋軌道交通規劃設計、工程建設、裝備研制和運維管理全環節,有軌道交通重點企業160余家,收入規模連續8年突破千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0%,2022年營業收入超2500億元。這些企業中,民營企業占44%,其中不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今年年初,豐臺推出“倍增計劃”和“伙伴計劃”,計劃到2025年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數字經濟等十大產業領域,吸納100家鏈長單位,拓展1000家發展伙伴。支持鏈長單位發揮頭部優勢,通過研發協作、開放空間、場景應用等方式帶領中小微企業開拓市場,建立穩定的上下游產業鏈專業協作配套體系。
“在豐臺園4.1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軌交領域排頭兵云集?!蔽盒纴喺f,隨著行業開放程度提高,園區目標更明確,就是鞏固原有優勢,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和聚集作用,讓大樹下長得出草?!白屆駹I企業形成有益的補充,成為新興的力量,帶動產業健康發展?!?/p>
疏通關鍵環節
今年7月,畢馬研究院搬進了位于豐臺創新中心的新址。這是總部位于德國萊比錫的畢馬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創新發展機構。作為歐洲“零碳運輸”倡導者,通過畢馬系統,公路上行駛的半掛車可以輕松地轉到鐵路運輸,實現“公鐵聯運”,提高轉運效率并減少碳排放。
“畢馬系統是我們的核心技術,可以在20分鐘內完成轉換整列鐵路貨車;智能化場站整列轉運的效率是傳統鐵路場站的9倍。”畢馬研究院董事長馬振宇告訴記者,畢馬公司計劃在豐臺建設多式聯運的全球展示中心,推動相關技術在中國落地。
為了讓這家創新研發機構更快適應新環境,豐臺園管委會確立了辦公用房、人才引進及創新獎勵等優先支持政策的具體內容。
“作為外資企業,我們很重視與行業企業、政府的協同?!瘪R振宇說,這套系統在歐洲已經成熟,在中國經過行業認證后運營。
這是豐臺園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國外鐵路建設,堅持“引進來”促成中德國際合作的一個縮影。畢馬研究院之外,他們還積極與德國萊茵一家國際權威的檢驗檢測機構建立聯系,希望與其攜手完善園區檢驗檢測標準化的產業鏈條。
“鐵路和軌交正在從高速建設轉向平穩建設和運維的新周期?!必S臺科技園區管委會產業處處長黃蕾說,區內企業需求多集中在檢驗檢測、展示、實驗上。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園區要把有限的空間用在“刀刃”上,提升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的科技領航能力。
目前,他們聯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等單位組建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專班,持續實施和謀劃軌道交通產業行動計劃和產業發展工作措施;堅持重點企業及重大項目調度會商機制,市區聯動保障。中關村豐臺園黨工委還推行“紅色益企行”服務,針對企業的不同訴求,分類制訂解決措施,派專人負責跟蹤解決。
為增強產業發展韌性,他們持續推進產業延鏈補鏈。把握軌道交通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趨勢,在持續做強通信信號、工程建設等優勢環節基礎上,已吸引溥銳思科技、中科飛思智能科技、中車檢測認證等多家企業落地發展,延伸運維管理、檢測認證等細分方向,不斷培育發展新動能。
高質量謀發展
“豐臺園應在軌道交通行業科技自立自強上有所擔當?!蔽盒纴喺f,當前智能制造、信號控制、運維等是重點引導的方向。謀求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在政策、資金、空間、人才培養培訓等方面接續發力?!罢畲蟮淖饔?,就是給大家信心,營造適合企業自主創新、自主發展的政策、氛圍和環境。”
《豐臺區“十四五”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優化產業空間,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未來將圍繞出臺政策,健全產業集群發展機制,構建融合發展的創新生態。同時,重點圍繞產業未來發展方向,在高價值產業環節上聚集和細分,讓企業之間的協作更緊密,降低成本,帶動行業技術和創新能力提升。促進新技術與傳統產業、傳統行業融合。這就要求管委會認真分析和診斷行業發展最新趨勢以及區域產業特點,謀求適合豐臺園自身產業發展的路徑,進行有針對性的突破。
目前,市區聯動的機制已然打通。以軌道交通行業為核心,從市級層面推動制定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加大政策資金支持軌道交通關鍵技術研發、特色產業空間打造、強鏈補鏈延鏈等重點工作;以中關村豐臺園為主陣地,構建多維度產業支持體系,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軌道交通產業創新中心。
為了讓中小企業更有獲得感,豐臺園還搭建產業平臺,探索專業市場服務,整合資源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成立中關村創聯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服務產業成果轉化、標準研制、政策研究及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通過舉辦中關村軌道交通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滿天星”軌道交通垂直領域投資路演等活動,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交織互動、融通發展;推動園區中小企業研發新技術、新產品,通過示范工程形式優先在地鐵實現場景應用……
作為優質產業承載的產業功能區,豐臺區還跟隨城市更新的步伐,高效利用閑置空間,2200萬平方米空間待釋放,“十四五”期間可建成1000萬平方米高端產業空間;同時通過豐臺站、長辛店老鎮等集中連片、大體量城市更新,推進產業內容和更新載體聯動互促。(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