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州12月30日電 (吳朋珊)29日,福建境內的南(平)龍(巖)鐵路迎來開通運營五周年。五年來,百合之鄉延平的旖旎風情、壯觀的永安鱗隱石林、讓人盡享舌尖暢快的沙縣小吃、香氣清高幽長的漳平水仙茶,通過南龍鐵路名揚八方。
作為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的快速鐵路通道,設計時速200公里的南龍鐵路以南平延平站為起點,一路向西南駛至龍巖,途經三明,是杭廣鐵路和福建省“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可以通過南龍鐵路直達內地8個省,30多個城市。五年間,南龍鐵路共開行旅客列車5.2萬趟,發送旅客1627萬人次。
動車組列車疾馳在南龍鐵路線上。謝珺 攝五年來,隨著興泉鐵路、龍龍高鐵等新線不斷接入,新站點持續增加,“環閩大通道”迎來更多延伸,人們的出行選擇也更加多樣。新設備迭代升級、新票制產品啟用,“八閩生活”日益便利,鄉村振興發展迎來新的加速。
“一體化”生活圈逐漸成網
南龍鐵路與合福鐵路、向莆鐵路、龍廈鐵路、杭深鐵路等一起形成閩西南地區通往中東部地區的快速通道,成為福建省主要城市間城際鐵路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長三角經海西區聯系珠三角的重要輔助通道。
南龍鐵路讓福建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市通高鐵”,極大程度地改善了閩西北地區鐵路交通條件,進一步完善福建路網布局。從南平到廈門最快旅行時間只需要2.5小時,從南平到龍巖最快只需1小時,福建省內主要城市形成“一體化”生活圈。
此外,南龍鐵路也成為優化沿線地市產業布局,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及溝通福建山區欠發達地區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重要紐帶。
在龍巖市新羅區銀雁片區的生態輕紡電子產業園標準化廠房項目建設工地上,10幢4層的標準化廠房已完成初步驗收,即將完成綜合驗收并交付使用。“過去,我們進出往來主要通過公路,再換乘火車,出行很不方便,出門打工一年才能回來一次。”當地雁石鎮居民池女士過去在廣東的一家棉紡廠上班,附近生態輕紡電子產業的發展讓他們作出決定,不再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現在鎮上辦了廠,有收入,家里孩子也能照顧到。”
雁石鎮是閩西革命老區的工業大鎮,南龍線的開通,不僅為當地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更為當地的經濟轉型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近年來,雁石先后建立了龍雁工業區、廈龍合作區、銀雁新城三個重點工業區,為當地提供2萬多個就業崗位。
環閩動車開行實現“公交化”
五年來,三明地區圖定旅客列車由最初的6對增長至目前的22對,“環閩”動車開行實現“公交化”,民眾出行越來越便捷。
永安素有“中國筍竹之鄉”的美稱,每年的筍竹節融入旅游、文化、經貿等要素,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不少外地游子也開始返鄉創業。
動車組列車疾馳在南龍鐵路線上。 張海根 攝永安青水畬族鄉豐田村村民熊斌樂在上海、南京等地務工多年,南龍鐵路開通前,由于乘車時間長,他只能在逢年過節回鄉看看父母。“在永安凌晨4時多發車,半夜就要爬起床趕車,列車全程要20來小時,再加上從鄉里乘坐大巴,來來回回要換乘3到4次。”
隨著南龍鐵路的開通,永安地區不再受交通不便的影響,翠竹也成為永安的“富民新名片”,許多村民吃上了“生態旅游飯”,熊斌樂也選擇返鄉創業。他經常乘坐鐵路外出營銷,推廣家鄉竹制品,一天就能往返廣州、南昌、福州等地,生活越過越紅火。
“一程多站式”聯程旅游興起
五年來,“南三龍生活圈”讓沿線居民隨時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南平武夷山的巖茶、風光,永安的粿條、桃源洞,龍巖的牛肉丸、土樓。好吃好玩好看,周末可以坐上環閩動車一路暢玩,幸福感太強了!”家住福州的劉先生只要有周末出行的打算,就會提前定好車票,帶上家人暢游鐵路沿線山水。
依托鐵路高速發展,2023年中秋國慶“超級黃金周”,南平武夷山各大景點旅游人氣爆棚。據統計,武夷山主景區共接待游客26.54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31%,較2022年同期增長23%。
今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與福建省人民政實施對口合作,積極推動文旅康養發展,持續深化上海與三明地區的對口合作,發揮兩地資源優勢。
來三明旅游的上海市民陳德發一行游覽了桃源洞和萬壽巖等地,“三明山清水秀,生態宜人,空氣好得不得了!”南龍鐵路開通來,上海直達三明列車僅僅只需4小時,高效的交通為兩地人才交流、文旅康養發展提供了保障。
南龍鐵路沿線旅游資源豐富,五年來,依托南龍鐵路線路,沿線旅游產業發展也進入快車道。南龍鐵路“一程多站式”聯程旅游興起,旅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不同的目的地和景點,體驗革命老區、綠水青山等各具特色的八閩魅力。
12月26日,福建龍巖至武平段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與贛瑞龍、南龍、龍廈線共網,進一步助力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百姓出行將更舒適便捷,美好生活未來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