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秘境,天上阿里。
雪山湖泊、冰川草地、大漠孤煙、藍天白云……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將這些迷人的自然景觀,盡情地潑灑在西藏阿里的大地上,讓這里得天地之造化,如此令人神往。
干旱少雨、高寒缺氧、風沙肆虐、赤地千里……大自然又是如此吝嗇,讓這里的含氧量只有內地的40%,使之成為“世界屋脊的屋脊”“世界第三極”。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一片土地上,來自中國聯通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80后”小伙游思佳已深深扎根于此,在這片雪域高原揮灑汗水,奉獻青春,并憑借出色的援藏表現,獲得了中國聯通2023年度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在藏干什么 離藏留什么?”
“‘在藏干什么,離藏留什么’這一叩問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催促著我。”在去援藏的準備階段,來自集團總部的游思佳躊躇滿志地要用數字化技術迅速改變革吉縣面貌,可當他真的來到這里,卻發現情況與自己想象的大相徑庭。“革吉縣位于西藏西部,屬阿里地區,‘革吉’藏語意為‘美麗富饒的土地’,但事實上,這里地處羌塘高原大湖盆區,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基礎設施欠賬太多,甚至當地發改委主任、住建局局長家里都沒有自來水;純牧業縣地廣人稀居住分散,鄉鎮取個文件要驅車上百公里耗費三四個小時;村所在地孤零零就衛生所幼兒園幾棟公房,收個社保醫保要在廣漠戈壁上一戶戶走訪……”
中國聯通第十批援藏工作隊在牧區走訪調研
但這些并沒有讓游思佳放棄,而是讓他對當地建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尤其是當他調研了解到鄉鎮基層干部經常為了不同口徑數據加班整理、經常下鄉實地巡查生態保護情況時,游思佳對于下一步數字化工作有了清醒的認識:數字化要真正服務基層,要讓數據多跑腿,讓干部群眾少跑路,還在人才培養中樹立數據賦能理念。
“援藏之初,我的定位本來是主做智慧農業,但是經過全縣調研,我們看到革吉縣是一個純牧業縣,牧業生產方式還是傳統的散養靠天吃飯,從阿里到拉薩比北京到上海還遠,不具備冷鏈物流條件,牧業競爭力和發展的潛力都非常有限,把資源過多投入到牧業信息化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相比之下,縣域基礎政務數據電子化數據化、視頻監控資源融合上云、基層治理和應急管理、縣域環境衛生管理等項目建設更為迫切。”
通過前期革吉縣雪亮工程、數字校園等項目建設基礎,加上2023年中國聯通援藏再次投入700多萬資金,目前,革吉縣智慧交通、智慧市監、數字鄉村平臺均投入運行。“以革吉鎮數字鄉村建設為例,通過轄區44處點位補點安裝監控攝像頭,短短幾個月,就幫助破獲入室盜竊案件2起,環境衛生整治13次,尋找失蹤人口1次,在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游思佳認為,如何把更多社會面的監控資源統籌利用避免重復建設、如何進一步加強智能化是下一步的建設重點,一位當地干部表示,“老百姓燒爐子的爐渣經常把垃圾桶點燃,垃圾清運車因為冬季爐渣火災維修了好幾回,這些民生問題需要更加智慧化的手段去解決。”
為了提升干部視野和能力素養,中國聯通援藏干部李元昭、游思佳十分注重培訓工作,積極聯系中國聯通定點幫扶的沽源縣開展結對交流,學習智慧沽源建設案例,還促成縣里干部遠赴杭州現場考察浙江聯通為當地提供的基層治理服務。“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邀請中國聯通直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趙寧親赴西藏產業工人實訓基地講解電商直播知識和運營模式時,學員中的久美老人穿戴整齊帶著勛章,認認真真在聽課,”游思佳回憶道,“久美老人是革吉縣直屬庫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講解員、共和國同齡人,看到古稀老人都如此積極地學習新知識,我們這些年輕人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革吉縣社會治理培訓班赴浙江參觀學習智慧城市建設 久美老人參加聯通講座
辦好“關鍵小事” 就是解決“民生大事”
由于西藏基礎設施建設起步較晚,建設難度大,縣城普遍采用集中供水方式,群眾用水取水還十分不便。2023年游思佳來到革吉以后,繼續加強給排水建設,利用600萬援藏資金解決了革吉縣完全小學給排水主管及縣里支管鋪設問題,讓56名在校老師898名學生用上了自來水。
由于往年自來水運維人員擔心冬季天氣寒冷,自來水系統受凍不僅無法保證供水還會影響來年供水,所以每到10月份氣溫接近0度時,全縣就會主動預防性的停水。游思佳向前多想一步,對革吉縣自來水管網是否可以冬季供水做了論證。通過一同援藏的住建領域央企同事幫忙,協調北京專家多次調研,最后確認革吉縣主干管網具備冬季供水條件,但要維護到位。通過整體規劃、規范施工技術,革吉縣終于告別了冬季自來水停水的局面。
游思佳組織縣凈水廠團隊到岡仁波齊水廠參觀
除了自來水入戶難題,革吉縣水質還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為了確保飲水安全,來自河南聯通的援藏干部李元昭資積極爭取資金在縣里建設凈水廠,游思佳多次組織縣凈水廠團隊到礦泉水公司參觀, “經過了解,我們也才知道建設凈水廠前期還有很多手續,但是我們會逐一落實,爭取2024年讓牧民看到一個合格規范的凈水廠投入使用,進一步改善一方百姓的吃水問題。”
“希望這里的孩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在為藏區小朋友量身打造的北京暑期研學班中,他是教大家用摩爾斯電碼打出“北京歡迎您”的電文哥哥,是凌晨三點和大家一起奔赴天安們廣場的導游叔叔;在“暖心助學 聯通你我”公益助學活動中,他是四處奔走、多方爭取的主要籌備人員,只為給革吉縣更多小學生帶去一件冬衣……用他的話說,“為孩子奔忙,再苦也情愿。”
革吉縣目前有5座小學,1座中學,“這里的孩子上學非常不易,因為當地條件有限,學習優秀的孩子小學畢業后,將到赴分散在內地的西藏班讀書,由于路途遙遠、經濟拮據,往往好多年才能跟父母見上一面,”游思佳介紹道,“也正因此,他們自理能力都很強,也讓我萌生了帶他們走出西藏,去北京研學的想法。”
為了確保研學活動安全有序,游思佳做了詳細的預案,仔細規劃行程,給孩子們購買了保險,并配備一名藏族導游全程服務。“還要感謝集團公司的同事們,包括第九批援藏干部韓軍峰以及政企、網絡部、科創部、中訊院的同事,幫我們解決了很多場館門票,還給孩子們準備了小禮物。”然而游思佳卻認為,相比于學校老師,他們的付出不算什么,“記得2023年暑期夏令營期間,研學隊伍在拉薩短暫停留吃個午飯,一位帶隊女老師的父母、丈夫孩子趕了過來,抓緊這中午一個多小時一塊吃個飯團聚一下。原來阿里很多干部職工家都是外地,孩子家人常年都不在身邊,他們為了工作真的付出太多。”
游思佳帶領革吉縣研學夏令營登長城、在天安門參加升國旗儀式
讓優質教育扎根雪域高原是中國聯通援藏隊伍的一致心愿,第十批援藏隊伍接過前人的火炬,繼續向前。“我們計劃2024年給縣中學建設一個階梯報告廳,后續還考慮通過全息技術讓孩子能夠與發達地區的孩子一起上課。還要做好公益支教助學工作,強化校園安防和監控建設,提高學校信息化水平,以及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篩查和治療,這些都是我們調研后認為是當地最為需要的。”
寒冬臘月,阿里地區最頑強的生命——紅柳花兒依然凌寒盛開,像一團生命之火,熊熊燃燒在藍天白云之下。中國聯通第十批援藏工作隊的隊員們,就如同紅柳花般,在這雪域高原落地生根,不怕吃苦,不畏艱難,發揮聯通資源優勢,接力建設美麗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