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北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關于推進北斗與5G融合應用,提供室內外一體化的高精度定位服務的要求,中國電信研究院完成了“北斗+5G+PDR(行人航跡推算)+藍牙”多源融合定位算法的自研,該算法實現了時空組合的連續軌跡優化,利用多個時刻的多源定位數據共同構建位置約束關系,能有效提升定位精度、定位結果穩定性以及定位輸出幀率。
中國電信云網融合大科創裝置為本算法的驗證與調優提供了獨有的跨專業融合實驗環境,既滿足了多源定位數據的模擬仿真,又提供了算法調優所需的高性能算力環境。通過試驗對5G、藍牙等異構網絡的多源融合定位技術進行驗證,實現低成本的室內融合定位,解決純5G定位布站要求高、成本高的難題。通過對算法進行多次調優驗證,在現有稀疏基站分布條件下,平均定位精度小于3m@80%,相比純5G UTDOA(R16)定位精度提升20%以上,能滿足室內定位場景3-5米的定位精度需求。此外,通過5G定位與北斗定位技術融合、終端定位和網絡定位技術融合,解決了單一定位技術“全場景覆蓋難、存在定位盲區、定位精度低”的工程難題,實現室內外高精度位置服務的連續性。
自研融合定位算法與純5G UTDOA定位的效果對比
目前該算法已在廣東電信現網的全國級定位業務平臺落地應用,通過終端定位SDK的方式支持車道級導航和家人關愛兩大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已率先在紅米K60 ultra和Note13 pro兩款手機上得到驗證,并申請軟件著作權。該算法已作為中國電信集團“北斗+5G高可信時空體系”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23數字科技生態大會正式對外發布,同時輸入到中國電信廣東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高可信時空網關鍵技術及大眾規模化應用》,有助于加速推動“北斗+5G+X”的應用融合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