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開的“MWC 2024”科技盛會上,一個由科技芯片“巨頭”英偉達牽頭,集結了亞馬遜云科技、ARM、DeepSig、愛立信、微軟、諾基亞、美國東北大學、三星電子、軟銀公司和T-Mobile等眾多行業“翹楚”的AI-RAN聯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
據英偉達官方表示,該聯盟旨在將先進的AI技術深度融入蜂窩通信技術,進一步推動無線接入網絡(RAN)和移動網絡的技術革新與發展。其使命則是提升移動網絡的效率、降低能耗,并改造現有的基礎設施,從而為電信公司在5G與6G時代的浪潮中,利用AI技術開拓嶄新的商業機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具體而言,AI-RAN聯盟將聚焦于三大研究和創新領域:其一為“AI for RAN”,即通過AI技術的運用,增強RAN的性能,進而提升頻譜的使用效率;其二為“AI and RAN”,即將AI與RAN流程緊密結合,實現基礎設施的高效利用,并創造由AI驅動的全新收入機會;其三為“AI on RAN”,即通過在網絡邊緣部署AI服務,提高運營商的運營效率,并為移動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智能服務體驗。
這三點乍聽起來有些拗口,簡而言之,就是借助AI的力量優化和提升RAN的性能,進而構建一個智能化、協同化的通信基礎設施。這個目標無疑是美好的,而且隨著AI技術的爆火,各行各業紛紛邁入了“全面擁抱AI”的新時代。這也契合了“AI與通信網絡融合”的大趨勢。
然而在過去,類似的聯盟(如O-RAN聯盟和Open-RAN聯盟)在國內并未能取得預期的成功。這些先例讓業界對AI-RAN聯盟能否真正推動AI與RAN深度融合,以及在實際應用中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持有一定的保留態度。因此,目前國內大部分對其真實意義與前景產生了質疑。
首先,AI-RAN聯盟的成員結構令人擔憂。盡管聯盟中不乏技術實力雄厚的公司,但參與者的數量相對較少,尤其是缺乏頭部電信運營商。這意味著聯盟在推動技術創新的同時,可能難以獲得廣泛的行業支持和實際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聯盟中缺少了中國企業的身影。作為全球最大的通信市場之一,中國在全球通信行業的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中國企業的缺席可能會使AI-RAN聯盟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前景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也可能引發關于技術標準、市場分割等方面的討論和爭議。
其次,AI-RAN聯盟的技術路線和可行性仍存在不確定性。盡管利用AI技術來優化RAN的性能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目前的技術挑戰和能效問題不容忽視。在當前的5G時代,無線算法已經變得非常復雜,而AI技術本身也面臨著巨大的計算需求和能耗挑戰。因此,如何利用AI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實現RAN的性能提升,仍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
最后,AI-RAN聯盟可能加劇技術領域的競爭和分裂。與“6G原則”聯盟等政治色彩濃厚的組織不同,AI-RAN聯盟更多地體現了技術理念的分歧和商業利益的競爭。這種分裂可能會導致技術標準的不統一和市場碎片化,從而阻礙通信行業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雖然AI-RAN聯盟的成立在技術創新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其成員結構、技術路線、可行性,以及可能帶來的競爭和分裂等問題都令人擔憂。因此,業界應該對這一聯盟持保留態度,同時期待更多的行業合作和技術創新,以推動通信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