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成都建圈強鏈優化產業生態

產經
TIME
2024-03-16 09:40
經濟日報
分享

  在成都高新西區,四川省迄今投資體量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京東方第8.6代AMOLED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待到項目在2026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成都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柔性面板生產基地,同時將吸引一批上下游企業在蓉集聚,助力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建圈強鏈。

  京東方項目串起了新型顯示產業的“鏈”,擴大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的“圈”。近年來,成都建圈強鏈,已形成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業集群、成都市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成德高端能源裝備集群等9個國家級產業集群。2023年,成都新增2個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新登記經營主體60.2萬戶,稅電指數全年處于景氣區間。

  高度重視提升產業鏈、生態圈的實質能級,構建更有活力和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全力以赴促進科技要素對接撮合,成都正以更高水平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量質齊升。

  探索轉型新路徑

  2022年初,“建圈強鏈”首次被寫入成都市黨代會報告。兩年多以來,成都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5+N”產業生態為關鍵“建圈”,以“四鏈”融合為重點“強鏈”,實施“月季監測、年度評估”動態跟蹤問效,推動“產業建圈強鏈有力有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相關部門、產業資源、經營主體在場景和生態營造方面有了更為清晰的目標和路徑。

  “在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我們把處于上下游的企業豎式堆疊布局在同一棟樓宇,或就近聚集在同一個區域,實現‘上下樓即上下游’的互聯互通。同時,為了打開蓉深兩地的合作交流空間,我們會盡力借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的發展經驗,將白鷺灣科技生態園打造成為前者優勢產業轉移的承接地。”成都市興錦白鷺灣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煜黎告訴記者,白鷺灣科技生態園將以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為主方向,聚焦智慧醫養、智慧交通和智慧物聯等主導產業,目前園區已吸納20余家企業簽約入園。

  在采訪中,記者觀察到,不少園區運營商已經實現了從地產思維向產業思維的轉化,由“房東”向“股東”轉型升級,既搭建資源平臺,又提供產業資源對接等增值服務,力求使園區的發展與成都建圈強鏈的內生需求一致。園區在變,企業也不例外,通過聚焦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互補,開發新產品,拓展新業態。

  “創業初期,我們為產業鏈上游企業提供機器人控制系統定制服務,如今我們已研發出50多款機器人整機產品,并與比亞迪、富士康等超過500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產品遠銷東南亞、南美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都卡諾普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世海說,工業機器人在光伏、新能源等諸多新興領域有著很廣闊的應用空間,公司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持續打通產業鏈發展上下游。

  拓展競爭新優勢

  園區和企業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政府部門對產業變遷動態的科學研判猶如“指揮棒”,引導著產業生態的打造,不斷鞏固拓展競爭新優勢。

  錨定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和新的增長極,成都東部新區未來醫學城探索“醫教研產”融合與轉化典范的實踐仿佛一塊磁鐵,吸引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

  早在去年4月舉行的“成都未來醫學城一季度建圈強鏈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就有涉及總金額350億元的多個項目及產業配套簽約落地,成都斯馬特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POCT儀器及試劑制造基地也在其中。

  “作為成都未來醫學城首個拿地自建的社會投資產業化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生產各類POCT儀器約5萬臺、試劑耗材約6000萬件,這樣的生產規模符合公司未來的發展目標?!背啥妓柜R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彬告訴記者,作為一家生產即時檢驗醫療設備的企業,公司在2023年實現銷售同比增加約50%,出口銷售額占比約55%。

  不久前,成都市印發了《關于前瞻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措施》,明確數字診療將成為當地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

  “當前,數字賦能醫療健康、人工智能促進大健康產業轉型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邀請擁有華西學術背景的數字健康創新團隊入駐,由華為及其生態伙伴聯合在園區打造公共性醫療信創賦能中心,面向園區內外所有企業提供服務?!比A西醫美健康城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張奇飛說,華西、華為也是產業園名字中“雙華”的由來。當前,園區企業入駐率已超過70%,預計未來5年產業規模將突破25億元。

  激活科技新動能

  華西、華為這樣的“鏈主”企業為產業發展帶來了值得期待的漣漪效應。隨著建圈強鏈相關政策的推進,創新力轉化為生產力的動能越來越強。

  成都未來醫學城管理局黨組成員葉嘯林向記者介紹,正在建設的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院將整合優勢力量,開設27個醫療科室,提供2050張床位;四川大學華西東部醫學院將被打造成為年均培養3000名研究生的醫工結合人才培養基地;國家醫學中心和天府錦城實驗室將作為片區“雙引擎”開展研發工作;先進醫療成果轉化中心與企業自建區能為臨床研究成果實現快速轉化提供便利?!坝纱藰嫿ǖ摹t教研產’一體化創新發展體系,高效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葉嘯林說。

  不少企業則通過和高校院所加強合作,助推自身發展,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加速度”。

  民航成都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同時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和民航專業工程施工能力的高新技術及產品綜合服務商,其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陣地”就是各大機場?!肮竞退拇ù髮W、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匯聚了多名來自高?;蚩蒲性核念I軍人才,他們是公司發展的‘智囊’。去年,我們順利完成了獨立運載系統ICS北京大興機場中試階段性任務。今年,國內首套機場數字孿生平臺將在重慶江北機場‘上線’?!敝袊窈骄值诙芯吭弘娮庸究偛弥怼鴥葼I銷中心總經理何韜告訴記者。

  此外,為了推動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實現就近就地轉化,成都還充分運用好各類金融服務平臺,賦能更多企業“上規、上榜、上云、上市”。在成都科創板上市企業中,超76%的企業在早期發展階段都有來自科技金融的支持。成都還在全國首創以“科創貸”“人才貸”“成果貸”為代表的一攬子科技金融貸款產品。以“科創貸”為例,近3年來該平臺共支持4000余家科創型中小企業發展。2023年實現放款77億元,同比增長7.16%。

  今年1月12日,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召開,進一步明確以更高水平推進產業建圈強鏈。隨著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構建,這座城市的“吸附力”越發強勁。當前,成都的經營主體總量近390萬戶,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二位,已有規上企業4400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

  劉 暢(來源:經濟日報)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 龐無忌)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2月份,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幅總體繼續收窄?! 」俜綌?..
房產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消費者協會今日公布2023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涉及消費維權突出問題。  其中,“車企售后服務停擺引發車主擔憂”赫然在列,而國產新勢力中的部...
汽車

相關推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