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低空經濟火了。
從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定調為新增長引擎,到概念股持續掀起漲停潮,低空經濟這個號稱又一“萬億藍海”的賽道成為近日業界的“新寵兒”。
繼去年10月13日,億航EH216-S拿到“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航空器型號合格認證后,3月18日,該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正式上架淘寶,標價239萬元。
緊接著,3月20日晚間,它又在“交個朋友”淘寶直播間亮相,全款購買為199萬元。據數據顯示,已經有11人為億航EH216-S交付3.99萬元定金。
近日,我有幸在采訪中親眼見到了這架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EH216-S。說實在的,見到這架飛行器的第一眼,我的腦子里反復播放著“你有這么高速運轉的機械進入中國……”和“總裁,夫人坐著直升飛機跑了!”,這場面屬實是比去4S店刺激多了。
有媒體記者向億航智能副總裁張宏提出了那個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張總,您覺得低空經濟是下一個風口嗎?
張總真摯地回答道,要說低空經濟的風口,應該是2017、2018年左右,現在可以說是低空經濟的政策紅利時期。
誠然,當一項前途未知但投入巨大的前沿科技發展時,創業者和企業家的辛苦我們無法得知。而當這項成果終于被世人看見,被投資者追逐的時刻,來到世人所謂的“風口”時期時,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低空經濟是什么?
說了這么多,低空經濟到底是什么?首先,來看當前最主流的定義:低空經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提取這個定義的主謂賓可知,低空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它不是一項技術或者一類終端。在覃睿教授2011年發表的《基于資源觀的低空及低空經濟》一文中,對應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海洋經濟,他首次提出“低空經濟”這一概念。他認為,圍繞國家寶貴自然資源的低空展開的經濟活動的集合應視為一種經濟形態,謂之低空經濟。那到底多少米以下屬于低空呢?對此,《低空經濟與通用航空、無人機、UAM 的關系分析》一文指出,實際上,低空的范圍在全世界都沒有明確的標準。在我國,低空的高度依據主要來源于兩個文件,一是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中,提出“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間范圍”。二是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也就是業內俗稱的“38號文”。《意見》中提出“及時總結推廣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經驗, 實現真高3000米以下監視空域和報告空域無縫銜接,劃設低空目視飛行航線,方便通用航空器快捷機動飛行”。因此,低空的高度是一個因時因地而異的相對概念。搞懂低空經濟的概念后,再來談談與國際對標的概念。對比來看,UAM(Urban Air Mobility,城市空中交通),是2018年6月,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定義而來,并將其視為AAM(Advanced Air Mobility,先進空中交通)的最初目標。而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則是一種飛機的類型,簡單理解就是電動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飛機,例如億航EH216-S就是一架eVTOL。那么,UAM和低空經濟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有人說他們是一種概念,只是不同叫法。而我比較贊同的觀點是,UAM是完全屬于低空經濟的范疇的,因為UAM只需具備垂直起降飛行、城市相關場景、陸空交通一體等特征,而低空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態,不僅包含飛行,還涵蓋制造、保障、服務等各環節。因此,完全可以說,UAM是低空經濟的子集。
目前國內發展現狀如何?
其實,我國的低空經濟在通用航空方面起步很早,但整體來說近十年才得以飛速發展。按低空經濟的終端類型來看,在文旅方面,相信不少人都在景區看到過用于表演的無人機方陣。在巡檢和安防業務上,諸如高度創新等公司研發的無人機都已經應用到山火巡檢中。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團外賣無人機也已經投入使用,近日記者就在深圳親自體驗了一回,不到二十分鐘,無人機就帶著外賣抵達空投柜,整個過程已經非常流暢,離外賣送到我窗邊又進了一步。另有媒體報道,關于今年年初快遞新規,許多大的物流企業沒有聲音反對,也是他們都提前布局了無人物流。只能說一句,時代在進步,不進則退了。在eVTOL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億航EH216-S,近日上海峰飛的“盛世龍”已完成從廣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到珠海九洲港碼頭的公開首次演示飛行,將原本深圳至珠海單程2.5至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到20分鐘。還有小鵬匯天“旅航者X2”、廣汽飛行汽車GOVE均在3月8日完成試飛。你沒有看錯,就是做汽車的小鵬和廣汽,當新能源汽車晉升為我國出口“新三樣”,正在出海“廝殺”時,多家車企又加入了無人汽車的“混戰”。例如,現代的Supernal、豐田的Joby、吉利的沃瓏空泰等車企都布局了eVTOL業務。在以直升機為代表的通航飛機方面,東部通航已有成熟的航空應急救援、粵港澳跨境及城際飛行、市內快速出行、商務定制飛行、機場、空鐵及海港聯程接駁、低空游覽等業務。總體來說,低空經濟的終端形態多元且都呈現較快的發展趨勢。03
誰是低空經濟第一城?
從省份來看,目前全國至少已有17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相關規劃,更有不少地方將之上升到 “未來主導產業”的高度。例如,廣東提出,以廣州、深圳、珠海為依托,做大做強無人機產業;上海提出,突破傾轉旋翼、復合翼、智能飛行等技術,研制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海南日前發布全國首張省域無人駕駛航空器適飛空域圖等。這其中,深圳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22年8月,深圳被確定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2023 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獲表決通過,是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專項法規。深圳發展低空經濟,不僅有頂層設計的推動,還有產業龍頭的青睞。2023 年 6 月,全球知名eVTOL 研發制造商德國 Lilium 宣布中國總部落地深圳;其后,廣州億航、上海峰飛等國內 eVTOL龍頭也紛紛宣布進駐深圳。除此之外,深圳還擁有諸多市場優勢: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經濟活躍;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中國經濟最活躍、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深圳與周邊城市往來密切,在采用 eVTOL解決城市出行、跨境飛行等方面有著巨大市場需求。除了深圳,擁有億航EH216-S這個多次摘取第一證的廣州,在其黃埔區已集聚低空經濟領域企業50家,年產值/營收規模約130億元,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13家,單項冠軍3家,上市企業9家。這些企業,涵蓋上游的研發設計與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中游的飛控、導航、通信、任務載荷系統等重要組件制造環節,下游的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多場景應用與服務等環節,無論是產業規模之大還是產業鏈之完整,均走在前列。因此,誰將是低空經濟第一城?我們拭目以待。04
低空經濟與5G、5G-A
可能有人說,你一個做ICT行業的記者,了解低空經濟做什么。殊不知,這兩者有極大的關聯。前面我們就提到,低空經濟涉及范疇極廣,其中通信保障便是其中重要一環。我們知道,傳統無人機操作模式,例如大家熟知的大疆,是基于遙控器與無人機的通信,實現視線范圍內的人工操作。而在未來低空經濟場景下,必然要實現超視線范圍的遠程控制和無人機自主操作。這就意味著,無人機在數百米高度層中進行飛行時需要高帶寬、低時延,并滿足低空縱深覆蓋的通信服務。此時,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如5G、5G-A通信技術,因其具有大帶寬、低時延、抗干擾、廣接入、多波束指向等鮮明特點,正在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例如,億航智能和高度創新等公司自設計之初就采用5G網絡實現無人機的控制和信息傳送;美團的無人機配送系統通過5G低空覆蓋網絡接入邊緣運營平臺,實現配送業務的自動化運維管理,為客戶提供高效快捷、經濟實惠的3公里、15分鐘安全配送;東部通航直升機救援環節所配備的邁瑞醫療設備,早已納入5G通信模塊,有效提升搶救速率。值得一提的是,5G-A作為5G的演進和增強,由于其在連接速率、網絡低時延、定位精度等方面均比現有5G提升10倍以上,因此在低空經濟蓬勃發展之際更是大有可為。例如,5G-A中的關鍵技術通感一體,基于電磁波反射原理,利用回波時間差、多普勒效應及反射波束解析,計算出運動物體的距離、速度和位置等狀態參數,進而主動完成目標測距、測速、測角、成像、目標檢測、目標跟蹤和識別等能力,已成為使能低空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在本次采訪中,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執行秘書長成濤就表示:“安全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基礎,這就要求我們要扎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采用5G-A通感一體通信方式,讓飛行器有序安全地進行飛行。”
結語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規模超過1200億元,穩居全球首位。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突破2000億元,屆時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到3萬億至5萬億元。坐擁“萬億賽道”和新質生產力加持的低空經濟,勢必會借著政策紅利乘勢向上。而作為打工人的我,只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打飛的”去上班,永不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