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山東昌邑:社區“微”就業撬動“大”民生
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走進山東濰坊昌邑市都昌街道新村社區的活動中心,居民李芹蘭正與幾個鄰居制作手工品——成捆的紙繩在她們靈巧的手中輾轉騰挪,不一會就被編織成了美觀實用的各類工藝筐。“這個項目簡單好學,成手快的話一天能編6套工藝筐,每天收入在60元左右。”李芹蘭一邊忙著手頭上的活,一邊高興地說。
據新村社區書記劉豐澤介紹,工藝筐是當地“社區微業”項目之一。居民制作好的成品由工藝品廠按合同定向收購,不收取任何押金費用,解除了從業者的后顧之憂,這樣既為社區閑散勞動力提供了家門口就業機會,也為他們增加了收入。
為推進“社區微業”三年行動計劃走深走實、擴容增效,昌邑市人社部門聯合社區,在精準摸排轄區閑散勞動力求職意愿和培訓需求的基礎上,多方對接社會信譽度高、有實力的商家企業,推出操作技能簡單而且易學的技能項目,創新打造了坤昱睫毛制作工坊、工藝筐制作工坊、便民社區團購站等“微就業”平臺,邀請專業講師采取現場理論授課和“一對一”實操教學方式,組織轄區閑散勞動力自愿參加各類小微特色技能培訓,在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后,由網格員、樓道長、社會工作者推薦其到各類“微就業”平臺從事力所能及的就業崗位,有效滿足了轄區群眾家門口就業增收愿望。
就業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生活,是經濟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支撐。去年以來,昌邑市充分發揮社區聯系服務群眾末梢神經作用,以實施“社區微業”國家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為抓手布局設立就業創業服務驛站,搭建“微服務”“微就業”“微創業”“微培訓”等平臺,面向社區“兩低兩高”等重點群體,集中提供政策宣講、崗位推薦、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創業扶持等公益就業服務,幫助1200余名社區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
“我們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堅決扛牢穩就業重大責任,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優化落實一攬子穩崗擴就業政策,加快完善高質量充分就業保障機制,通過產業吸納就業、政策促進就業、培訓提升就業、創業帶動就業、兜底幫扶就業等舉措,城鎮新增就業1367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96人,實現了就業工作良好開局。”昌邑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就業人才中心主任李林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