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北十堰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助力民營企業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引題)
職稱評審“直通車”開進民企車間(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張翀 通訊員 李啟東 朱江
前不久,得知自己獲評化學工程與工藝的中級專業技術職稱后,在湖北省十堰市一家新能源民營企業工作的周陽海激動不已。職稱晉升后,他每個月的收入多了800元。
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難,成為企業留用人才的梗阻。近年來,十堰市持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尤其注重非公領域人才職稱評審,不斷健全職稱制度體系、完善評價標準,打通民營企業技術人才職業上升通道,破解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引、育、留、用人才的難題,為企業留住人才、引進人才創造優質條件。
“走出去”開展職稱專項評審
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工作兩年多的周陽海一直沒能把評職稱納入工作日程。在民營企業,職稱評審難的問題,一直是專業技術人員普遍面臨的痛點,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影響職工隊伍的穩定。
針對一些民營企業缺乏穩定的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機制和通道,2022年5月21日,十堰市人社局組織專家評委,首次“走出去”上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當天,為湖北萬潤新能源公司的76名職工開展專業初中級職稱專項評審,周陽海就是其中之一。
萬潤新能源公司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職稱評審“直通車”開進企業,對調動技術人員干事創新的積極性,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創造了良好環境,也更加堅定了企業走科技創新道路的決心。
周陽海對此深有感觸:“通過職稱評審后,政府與公司都提供了補貼和獎勵,這既是對我工作的認可,也激勵著我不斷鉆研和提升技術。”
放寬限制,提高通過比例
民營企業職稱評審究竟難在哪兒?十堰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科科長劉生才介紹,如果按照正常申報,申報者需準備繁雜材料,審核流程要通過逐級申報,程序較復雜,加之企業不主動、不積極,導致申報者熱情不高。
據了解,從2017年以來,十堰每年集中開展一次民營企業職稱專項評審,同時,結合企業實際需求,對企業開展一企一評、一事一評等個性化服務。
“我們努力破解職稱申報中的一刀切、簡單化問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著力建成符合十堰實際、適合十堰產業發展、人才職業發展需要的職稱評價體系。”劉生才表示,“現在,我們把職稱評審‘直通車’開進民企車間,手把手地現場指導申報工作。這種上門服務頗受職工歡迎。”
2023年8月,十堰市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進一步下放職稱評審權、暢通非公企業職稱申報評審渠道、開展企業職稱評審個性化服務。不僅如此,記者了解到,十堰市還進一步放寬民營企業職稱評審中論文課題及學歷要求,聚焦實際貢獻,并適當提高評審通過比例。
截至2023年底,十堰市開展民營企業職稱評審16場次,評審通過1860人。
貼心服務留住人才
通過高層次緊缺人才引進,曾在世界技能大賽重型車輛維修項目全國選拔賽奪得第一名的吳杰回到母校東風汽車技師學院任教,并通過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取得正高級職稱。
吳杰是十堰市引進高技能人才、通過職稱評審留住人才的代表。“我們立足產業基礎和發展需求,發揮政府引導、社會參與、高校和企業協同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工程師成長的制度環境,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造就了大批工程人才。”十堰市委人才辦主任張璟璇介紹,通過加強工程人才隊伍建設,專業技術人才數量穩步增長,目前總量已達20.06萬人。
為進一步營造尊重人才、關心人才、扶持人才的良好氛圍,十堰還對高層次人才提供“武當人才卡”。截至目前,累計發放電子卡5164張,提供各類服務1.5萬人次。
“不僅每年有慰問、免費體檢,還能在看電影、去景區、坐公交車時享受到優惠。”“武當人才卡”持卡人朱衛東說,“這些政策讓我們感受到了便捷,也增加了榮譽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