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深圳5月21日電 (王夢瑤)眼下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深圳云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寧對此展開暢享:到2030年,深圳每個市民可能將擁有3臺機器人:家里一臺服務機器人,工作一臺助理機器人,出行還有無人駕駛汽車或低空載人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
中新網近日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來到總部位于深圳的云天勵飛,見證中國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探索。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被稱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是一家擁有自主可控核心技術能力的人工智能企業。
Sora能夠模擬現實世界運行規律,全球首例腦機接口芯片使一位美國癱瘓患者可用意念熬夜打游戲,GPT-4o以更自然和高情商的方式與人互動……陳寧向記者們展示了短短幾年內出現的人工智能技術前沿應用,“以ChatGPT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打開第四次工業革命大門,我們已經站在這個門檻之上”。
近日,中新網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走進人工智能企業云天勵飛。這是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接受媒體采訪。 中新網記者 王恩博 攝在陳寧看來,中國可以借助在數據、應用和系統上的優勢,走出一條群體智能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云天勵飛此前發布了其核心戰略——自進化城市智能體,即把整個城市當做一臺機器人,通過城市里交通、教育、醫療、金融等豐富的應用場景生產高質量數據,再通過這些數據訓練算法和大模型,開拓更多應用場景,推動規模化應用落地。
在陳寧看來,這個“數據飛輪”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中國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們的差異化路徑。”
據介紹,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基礎設施有兩項:其一是遍布城市的感知網絡,如視頻攝像頭和各類傳感器;其二是計算中心和計算平臺。在此基礎上,可以在交通、能源、城市治理、商業等各個領域打造一系列案例。
陳寧以深圳龍華區的電動自行車治理為例指出,其用AI技術鉤織一張交通管理安全網絡,幾個小內就能通過AI大模型的視覺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自動生成報告,明確每個路口、每個時間段的交通事故,分析整個社區的非機動車違章和治理痛點,并針對交警部門、社區甚至不同平臺公司給出精準的治理建議。
暢想未來,陳寧認為中國每戶家庭擁有的機器人里都將由國產AI技術驅動,真正實現人機混合的交互城市,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城市場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