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石嘴山人才引擎激活發展“新”動能
寧夏日報訊(記者 蘇峰)首次提出采用“熱渣工藝”制作新型巖棉,首創能質協同硅酸鹽系調質方法,新型巖棉符合國家高質量巖棉標準……近日,自治區重點科技研發項目“錳合金工業熱廢渣工業化制備礦巖棉制品的技術研發及應用”順利結題。“這個項目可以實現部分或全部替代普通硅酸鹽水泥,與普通水泥相比,碳排放降低88%、能耗降低75%,原料成本、生產成本降低30%以上。每年能處理工業固廢1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70余萬噸,助力石嘴山市‘無廢城市’建設。”5月22日,寧夏吉元循環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烏鵬飛說。寧夏吉元冶金集團與北京科技大學倪文教授為代表的“錳系合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創新團隊深入交流合作,柔性引進駐廠博士、碩士研究生10余人,全面開展科研攻關創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人才動能。
石嘴山市將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核因素和支撐點,打造人才集聚平臺,制定出臺了《石嘴山市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管理辦法》《石嘴山市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專項規劃》《石嘴山市人才小高地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先后認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15個、人才小高地1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30個,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102個,建設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自治區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培養工作載體89個,為廣泛凝聚培養技能人才提供了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人才10.22萬人,人才數量較“十二五”末增長64.8%。
為了形成有效的人才(團隊)梯次培育機制,組建、引進自治區級、市級科技創新團隊64個,吸引沈俊、烏鵬飛、王新維、王永利等一批高層次人才(團隊)長期扎根石嘴山市,培育了陳云、任曉利等一批本土人才,成為行業科技創新的標桿。“張文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領團隊成員累計獲得專利30余項,為企業每年節約資金800多萬元。”石嘴山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以來,石嘴山市委人才辦、市人才工作服務中心統籌推進人才和教育、科技一體化部署,圍繞“六新六特六優”產業產學研合作需求和企事業單位用才需求,組織全市企事業單位赴蘭州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等開展“‘石’至名歸 職待英才”組團式校園招聘;聚焦全市產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科技合作之需,先后對接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院所洽談合作;深化落實與中南大學產學研合作,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就重點專科建設與管理、醫療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等醫療合作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我們將做實人才智力‘引育留用’文章,不斷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政策體系,以高質量人才工作服務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培養和集聚更多優秀人才服務全市產業轉型發展。”石嘴山市人才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