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小周、自備電腦……網紅“王媽”塌房,打工者需要什么情緒價值?
網紅“王媽”公司道歉
5月28日,網紅“王媽”所在公司武漢荒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表聲明,對近日網友曝出的“招聘軟件開出的待遇是大小周、自備電腦,還有人稱工資4000左右、有加班情況、最近兩年公司參保人數是0人”等問題進行澄清說明,并對其中的一些管理問題向員工道歉。
聲明稱,針對這次出現的公司管理問題,公司誠懇的向員工道歉,向關心我們的網友和粉絲道歉。
針對網友提出的關于社保人數問題,聲明稱,近日,有網傳稱某工商信息系統查詢顯示公司“參保人數為0人”,這屬于不實信息。因參保人數不屬于強制公開事項,公司未予公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堅持為所有在職員工足額繳納各類社保。目前,公司全部正式員工各類社保繳費無一拖欠。
針對員工待遇問題,聲明稱公司已經確定,對于新入職及在職正式員工,按照不低于6000元/月的標準支付勞動報酬。未來,我們還將繼續逐步完善薪酬管理體系,加強對收入分配的有效管理。
關于大小周休息問題,聲明稱,公司決定自即日起取消大小周實行雙休,提高員工加班待遇。同時,在法定節假日及職工年假基礎上,增設福利年假和家庭關愛假。并根據需要提供包括辦公電腦在內的辦公用品。
誰是“王媽”?
截圖自網紅王媽“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系列短劇。
今年3月開始,抖音博主“七顆猩猩”憑借在其“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系列短劇中扮演王媽,再次在社媒平臺引發廣泛關注。
不同于一般的霸總短劇,“七顆猩猩”的短劇中,王媽搖身一變成為為打工者鳴不平的主角,從小人物或打工者的視角出發,以幽默的方式來嘲諷霸總短劇中邏輯不合理之處。
例如,在“七顆猩猩”的短劇中,當醫生為患病的霸總夫人診治時,霸總脫口而出一句經典臺詞——“治不好也得給我治,不然所有人都得給她陪葬”。此時,王媽在一旁說,“我也要嗎?關我什么事???”,因無辜受委屈而小聲反抗的神態引發打工者的共情。
“七顆猩猩”的短劇中不乏此類情節,一個穿著保潔服反抗霸總的“打工者嘴替”形象因此走紅。目前,“七顆猩猩”的抖音賬號已有超1600萬粉絲,“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系列短劇播放量達到了18.4億。
大小周、自備電腦,合法嗎?
對于網友質疑的王媽所在公司實行大小周(即一周單休一周雙休)、自備電腦等問題,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丁金坤做出解讀。
對于企業實行大小周問題,丁金坤指出,《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明確,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只要每周工作總數在40小時之內,是可以安排大小周的,但超過40小時則是加班,要支付加班費,且加班時間有限制。”
對于不配備電腦問題,丁金坤則表示,一般情況下,企業有提供勞動工具的義務。如果電腦是必備的,企業必須提供;如果不能提供必備的勞動工具,導致員工不能勞動,責任在企業。
王媽所在公司還被指曾不為試用期員工繳納社保。丁金坤表示,企業也要為試用期內員工繳納社保?!渡鐣kU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背刺打工者”,怪不得翻車
截圖自網紅王媽“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系列短劇。
“王媽”之所以能紅火出圈,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其主創團隊始終將創作視角牢牢綁定在普通人的身上,用“打工者”的目光去審視、解構、調侃“霸總”套路、貧富差異、職場關系等。因此,人們自然會對這樣的公司有所期待,希望他們在經營中也能踐行其視頻作品傳遞的理念。
在這種情況下,涉事公司的實際做法,相當于自己否定了自己唱出的“高調”,以致徹底打碎了粉絲心中的濾鏡。如今,其遭遇惡評,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耐人尋味的是,就像這家公司在回應中所展示的,事實上,仍有不少人想要得到這樣的工作,主動向其發送求職信息。因此,從供需平衡的角度出發,涉事公司就算不提高待遇,也不愁招不到人,這恐怕才是他們做出這一決定的關鍵原因。只是,一家從事內容創作的公司,公然做出與其創作的內容相背離的行動,終究讓人心涼。其未來發展能否像過去一樣順遂,“王媽”還能不能收獲觀眾的喜愛,恐怕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要打造對“打工者”更加友好的就業市場,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與綜合待遇,當然不能只靠用人單位自覺,而應從大環境著手,逐漸推動制度和觀念的轉變。不過,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有企業愿意主動扛起“善待員工”的大旗,成為行業表率,必然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反過來講,如果某些企業一邊在嘴上說如何對員工好,另一邊卻總是“口惠而實不至”,就必然要為其“食言”付出代價。
做能休息的“打工者”
風波平息之余,如何有效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等權利也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為解決一些用人單位的超時加班問題、扭轉不良社會風氣,早在202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門就聯合發布十件超時加班典型案例,進一步明確工時及加班工資法律適用標準,切實提高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質效,及時糾正用人單位違法行為,有效保障勞動者休息權及勞動報酬權。
今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關于協同推進運用“一函兩書”制度保障勞動者權益工作的通知》,將目光投向了用人單位違法安排超時加班等社會關注的用工違法行為,提出要通過進一步提高檢察機關與工會的協作配合質效,健全工作機制,推動勞動法律法規貫徹執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者休息權的內涵也在與時俱進。靈活的線上工作方式讓勞動可以突破時空界限的同時,也模糊了勞動者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勞動領域新情況新問題受到了及時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離線休息”成為熱議詞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明確把‘付出實質性勞動’和‘明顯占用時間’作為線上‘隱形加班’的認定標準,讓在線工作有收益,離線休息有保障。”
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的工作狀態不僅能調動勞動者個人的“最優模式”,也會對整個產業和社會的良性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因此,用人單位在追求效率與發展的同時,絕不能越過法律紅線,犧牲勞動者休息權等權利,而應嚴格遵守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為勞動者提供更加公正、友好的工作環境。畢竟,權益受到保障才是真正屬于“打工者”的“爽劇”劇本。
打工者需要怎樣的情緒價值?
如今,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奮斗在各個崗位上的勞動者都不容易。從之前一直走紅的“王媽”,到許多人向往的“阿勒泰”,再到“禁止蕉綠”等辦公室水培水果的流行……這些符號、現象背后,反映的是職場人的情感期待、情緒需求。工作壓力不可避免,關鍵在于如何應對、如何釋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批評“王媽”的“兩面派”,也提醒應給打工者提供更好的情緒價值。
這些年,不少人常說,“95后整頓職場”“00后整頓職場”。這種把年輕人與職場管理和文化對立起來的概括,無疑過于簡單化了,但反映的現實情況卻不應被忽視。今天,職場上的中堅力量,尤其是年輕群體,生活條件相較于父輩更優渥、面對的職業選擇更多,干工作不僅為了糊口,也同樣期待獲得更多情緒價值、受到更多尊重。面向未來,這種期待和需求只會越來越強烈,應當引起企業等用人單位的重視。倘若企業負責人或高管,動輒還是以生硬的方式實施管理、以不近人情的態度對待員工,不僅難以起到激勵人心的作用,還可能在輿論面前“翻車”,親手給自己的企業貼上“冷血”等負面標簽。
更好保障勞動者權益,讓每一名勞動者腰桿更硬、底氣更足,無疑是最好的情緒價值。讓勞動者真正獲得利益,讓侵害勞動者權益的行為付出代價,才能讓大家安心工作、踏實奮斗、盡情逐夢。
不斷增強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讓崇尚勞動蔚然成風,讓涓滴努力匯聚成國家向上、民族向前的浩蕩江河。
(綜合來源:中國新聞網、中青報、法治日報、人民日報評論、紅星新聞、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