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走近望京留創園里的創業團隊——(引題)
人才集聚地,創新活力足(主題)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孫亞慧
中國北京(望京)留學人員創業園(簡稱“望京留創園”)是全國首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朝陽區唯一的省部共建留創園。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這里見證著創業者的故事,也成為越來越多留學歸國人員的創新創業優選地。
2022年7月,肖光睿在明樹數據成立5周年的公司派對上。
技術賦能傳統賽道
面前的張颯美麗大方,梳著利落馬尾。初次見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如其名”——真“颯”。
很難想象,一年里她的多數時間在與煤炭打交道。從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畢業后,這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選擇了一條“非典型”創業之路,她與從美國回國的創業伙伴一起,來到望京留創園,創辦貝恩訊譜光電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為礦山、電力和化工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
“創業之初,我們就瞄準了整個行業的全生命周期。”張颯說,團隊的產品解決方案覆蓋礦山環境探測與建模、構建復雜地貌下的礦山數字模型等方面。同時,會對生產環境進行安全監控預警、分析礦石成分,以智能平臺管理生產作業及物資運輸,提高礦山的安全和生產效率。
張颯還記得十幾年前自己第一次來到礦山時的場景:身處地下幾百米,書本上讀到的“烏金”如流有了具象畫面。工人們告訴她,這份營生不但勞動強度大、工作條件艱苦,還可能會有透水的危險。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我們的技術能為工人們提供更好的作業環境,哪怕改善了一小部分,也是很好的一件事。”張颯說。
對望京留創園來說,貝恩訊譜這樣的團隊雖然選擇了相對傳統的賽道領域,但卻擁有可以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潛力。看好張颯團隊的發展前景,園區為他們提供了周到便捷的全流程創業服務。“我們雖然是傳統能源行業,但是對研發團隊的學歷要求很高。公司去外面引才的時候,很多人一聽說是煤炭行業就打了退堂鼓,坦白說,招人并不容易。”了解到團隊實際困難后,望京留創園為張颯團隊爭取到一定數量的北京落戶指標,幫助團隊打開了局面,順利完成了人才招引。
2020年4月,張颯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寸草塔二礦井下100多米的巷道里,對原煤進行煤質采樣。
“零的突破”
望京留創園里,40歲開始創業的肖光睿同樣稱得上“非典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出身的他,做過工程師,之后又在設計院工作了7年。從劍橋大學碩士畢業后,肖光睿開始發力金融投資方向。創業前,他曾任職于亞洲開發銀行,是亞開行的高級交通官員和高級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專家。
選擇辭職創業,正是因為看到了大數據與數字經濟的無限前景。2017年7月,肖光睿在望京留創園創立明樹數據,他選擇了自己最熟悉的基建領域,希望能將團隊培養成基建投融資數字化管理細分賽道的代表性科技公司。
肖光睿介紹,明樹數據的業務主要有三方面,分別為客戶提供投融資咨詢服務、軟件服務和數據服務。具體來說,團隊提供的咨詢服務包括兩部分,一是一攬子的投融資規劃,例如“鐵路修多少里程”“水運要多少里程”“采用怎樣的投資模式”;二是單個項目交易結構設計,比如“這條路政府投資多少、投資人出資多少”等。
而對于入駐園區的考量,肖光睿說,自己最看重的是望京留創園的服務能力。從房租減免、創業輔導、知識產權申請到資源對接、人才引進,園區開了不少“小灶”。
2018年5月30日,在創業10個月后,肖光睿迎來了團隊的第一個“高光時刻”。那天,明樹數據在政府投資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運維項目上實現了“零的突破”,成為深圳市PPP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運維服務供應商。深圳國資委旗下的特區建發集團,成了明樹的第一個軟件客戶。
“當時很多地方政府有類似的需求,但對于初創團隊的實力將信將疑。”肖光睿坦言,獲得深圳的項目,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整個團隊的信心,有了鵬城的項目經驗,團隊再去競標其他地方的項目時變得容易多了。“深圳是座包容度很高的城市,不太多關注創業團隊出身。只要方案夠好,就有可能獲得機會。”肖光睿說。
2022年11月,胡一川在英國倫敦來也科技產品發布會上,介紹公司相關情況。
創新“加速度”
創業7年來,肖光睿帶領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在中國基建數據領域不斷實踐探索……
從2018年拿下第一個軟件客戶,到2021年推出自主研發的aPaaS低代碼平臺……其間,這支團隊不僅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及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認證,還獲得朝陽區“鳳凰計劃”認可。2021年,作為留學歸國人員創業代表企業,明樹數據被納入望京留創園的“騰飛·企業賦能計劃”,一個對高成長企業的定向培育項目;2022年1月,成為北京市該年度第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之一。
這幾年,張颯團隊不斷進行技術攻關,也有了不少好消息。2020年6月,貝恩訊譜參與的“煤質在線檢測與優化配置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項目通過山西省科學技術廳評審驗收。項目通過對鍋爐入爐煤質的實時測量,實現精準配煤、爐內煤燃燒實時優化調整、實時配煤摻燒自評估等功能,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火電廠配煤摻燒過程中的安全性、環保性和經濟性。當年8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對該項目進行了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山西的煤炭資源豐富,煤炭種類多,各個煤種的燃燒特性不盡相同,對于省內火電廠來說,經常需要燃用部分煤矸石、煤泥等與鍋爐設計煤質偏差較大的經濟煤種。因此,煤質在線檢測裝備以及基于實時入爐煤質數據的火電廠配煤摻燒管理平臺對火電廠的日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的系統可以對煤炭進行碳元素實時在線檢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常規檢測的效率。通過對數據進行軟件換算,在生產之前就能知道碳排放量,為企業提供了數據支撐,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張颯說。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