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精品一区-日韩专区一区-亚洲小说欧美激情另类,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對中國電動汽車“發難”解決不了歐盟問題

產經
TIME
2024-06-07 09:40
中國青年報
分享

  歐盟委員會(以下簡稱“歐委會”)日前推遲了原計劃在6月5日公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決定。歐洲媒體稱,歐委會推遲公布對華加征關稅,是為了避開6月6日至6月9日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歐盟在對華加征關稅問題上的“一變再變”,反映出其內部立場正日益分裂。

  6月4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里斯本會見葡萄牙經濟部長雷斯時指出,歐方近來采取的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嚴重干擾雙方產業互利合作,影響中國企業在歐投資發展信心,“保護主義不是出路,而是一條危險的死路”。

  或自7月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

  歐委會在去年10月宣布對原產自中國的進口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需時最多13個月。同時,歐委會計劃在調查開始9個月后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有關措施原計劃在今年6月5日前后公布。受歐洲議會選舉影響,歐委會日前推遲這一計劃。消息人士透露,新的加征臨時關稅公布日期可能是6月10日。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報道,歐盟官員6月3日向中國汽車制造商表示,歐委會預計將從7月4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臨時關稅。知情人士透露,在6月3日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場聽證會上,中國車企被告知將于7月4日開始征收臨時關稅,但歐方并未透露關稅稅率。若這一措施實施,那么自7月4日征收臨時關稅之日起,歐委會將有4個月時間與成員國協商,是否將這一臨時關稅變為永久關稅。

  德國《明鏡》周刊也稱,臨時關稅預計會在7月初暫時生效,經過歐盟與相關制造商和成員國磋商后,最終可能在11月初正式生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認為,應利用這個最后期限與中國進行談判。

  “推遲宣布關稅的決定反映了歐委會在選舉期間對敏感經濟問題的戰略方針。”英國路透社分析稱,這一推遲也凸顯出歐盟與中國貿易關系的微妙平衡。盡管歐盟尋求保護其內部產業,但它也必須應對國際貿易外交的復雜性。

  加征關稅“損人不利己”

  “從市場數據角度,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種種打壓是‘令人費解’的。”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教授查道炯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以整車品牌計算,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僅占歐盟市場的8.4%。反補貼調查中因“中國電動汽車‘產能過剩’,并向歐洲傾銷”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腳。

  此次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并非基于歐洲汽車行業提出的申請,而是由歐委會主動發起并主導的,由此可見,調查從一開始就有明顯的政治動機。查道炯指出:“歐委會的政客擔心因在對華經貿政策上沒能與美國同步,而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

  在5月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后,不少歐洲產業人士和專家學者就發出警告: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只為一己私利,歐盟如繼續“政治跟風”行為,效仿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只會給歐盟帶來不幸,應小心政策的“回旋鏢”擊中自己。

  歐洲專家的對內警告不無道理。一方面,早在2019年,歐委會就提出《歐洲綠色協議》,明確到2050年要使歐洲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要讓歐洲溫室氣體凈排放量較1990年的水平至少減少55%。眼下歐委會的“綠色計劃”正行至關鍵十字路口,隨著歐洲議會選舉臨近,歐盟迫切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環境政策,以回應公眾“言行信果”的期待。在此背景下,出于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無疑與其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承諾背道而馳。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陳雯璐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推行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考慮,就是要擺脫對油氣資源的嚴重依賴。如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提高關稅,會直接減緩新能源汽車進場,歐洲能源多元化戰略也將受阻。”

  另一方面,中國是歐盟重要的貿易伙伴,二者的經貿關系緊密而廣泛。德國總理朔爾茨5月14日曾表示:“目前(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中,有50%是由西方制造商自己在中國生產的。”加征關稅也會損傷歐洲汽車制造商的利益,拖累歐洲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無論從哪方面看,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都是“損人不利己”。

  擺正心態而非“剝削消費者福利”

  歐洲一些政客之所以盯上中國電動汽車,與其在世界市場的表現密不可分。近年來,歐洲、阿拉伯、中亞、東南亞等地區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青睞有目共睹。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占比世界新能源車份額的63.5%。

  在歐洲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廣受好評。據汽車市場數據分析機構JATO Dynamics 公布的2023年數據,歐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售價在38萬元左右,非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售價為52.9萬元。歐洲新聞臺報道稱,中國汽車制造商能快速發現買家“痛點”,如提供可靠的維修和保養服務。

  對此,陳雯璐表示,我國的電動汽車是得到國內大規模市場的充分驗證和認可的,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已經在引領全球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相關車企也是全球領先水平”。在她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出海”“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的消費者提供多元的消費選擇,另一方面也可以助力更多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

  目前歐洲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領域聚焦高端產品,短期內無法給普通消費者提供性價比高的選擇。如果歐盟無視自身消費者利益與多邊貿易體系規則,執意推進對華“脫鉤”、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由此產生的電動汽車技術、人力、能源等諸多成本的大幅上漲,最終也將被轉嫁到本土消費者身上。

  英國《泰晤士報》專欄作者多米尼克·勞森在其文章中直指美歐國家限制中國電動汽車的行為自相矛盾,且“荒謬可笑”:“一方面,他們積極推動清潔能源部署;另一方面,卻設法阻止民眾購買來自中國的‘最實惠電動汽車’。”陳雯璐也指出,歐盟短期內看似保護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行為,實際上“是對消費者福利的一種剝奪”。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是靠補貼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是靠產業補貼。”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在駁斥美歐炒作所謂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面板“產能過剩”問題時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企業長期技術積累和開放競爭的結果,是在充分競爭中拼出來的,而不是靠產業補貼補出來的。中國的新能源產能是助推世界經濟綠色轉型亟須的先進產能,而不是過剩產能。

  6月3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訪問西班牙巴塞羅那期間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反補貼調查是典型保護主義。希望西方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歐盟在綠色新能源領域保持理性開放態度。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穆勒也呼吁,加征關稅或建立新貿易壁壘等保護主義做法不是正確出路,公平競爭才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事實上,歐洲汽車行業要想強化其品牌認同,就必須擺正公平心態,正視產業現狀,參與到良性競爭中來,而不是沉湎于昔日輝煌,借貿易保護主義飲鴆止渴。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6月5日也表示,如果歐方出臺任何損害中歐經貿合作的措施,中方不會坐視,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本報北京6月6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蔣繼璇 記者 蔣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

THE END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刊載之目的為傳播更多信息,如內容不適請及時通知我們。

相關熱點

  據成都日報報道,6 月 5 日,成都市舉辦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空域劃設工作動員部署暨專題培訓會。成都將啟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空域劃設工作,逐步將全市河道、天府綠道和...
業界
  在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即,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5月22日至24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們走進遂昌縣12所中小學,為全縣2200多名中小學生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
業界

相關推薦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