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施行“新八級”崗位績效工資制,讓高技能人才兜里更鼓、心里更亮(引題)
曾經的“八級工”又回來了(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代麗麗
曾經的“八級工”到底有多牛?在電影《獨行月球》中,地下城停電時一句“那個八級鉗工又回來了!”燃起了所有人的信心。
如今,北京施行“新八級”崗位績效工資制,現實生活中的“八級工”也回來了。
增設三級后重回“八級工”制
“八級工”制度說的是我國上世紀50年代起建立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現在被稱為“老八級工”。“老八級工”其實是一種薪資等級制度,從一級到八級將技能等級和工資水平一一對應。“老八級工”曾在調動技術工人工作積極性、增強技術工人社會榮譽感、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后,隨著勞動人事制度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產業工人的技術等級對工資結構的影響逐步弱化。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八級工”制度簡化為初、中、高三級,后來又增加、確立了技師、高級技師兩級技術職務,形成了技能人才等級的“五級制”。
2021年,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出臺《關于做好技能人才薪酬激勵相關工作的意見》,施行“新八級”崗位績效工資制;2022年,人社部出臺《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在“五級工”基礎上,補設學徒工、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將比照高級職稱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人們都說,曾經的“八級工”又回來了!
高技能人才披紅戴花上臺領獎
回來的不僅是等級評價制度,還有榮譽和薪酬這些實實在在的待遇。
在“老八級工”的時代,八級工不但收入高,而且廣受尊敬。開會坐在最前排,集體合影坐在最中間,年底評優評先,胸前的大紅花總是少不了。
兜兜轉轉幾十年,在“新八級工”時代,高技能人才再次感受到了這種職業榮譽感和獲得感。陶建偉是北京建工安裝集團時代創新公司的主任工程師,在30年的從業生涯中,他從一名技校畢業的電梯安裝維修工,成長為練就了“望、聞、問、切”技術絕活,為百姓服務的“電梯醫生”。2023年,他所在的北京建工集團開展了第三屆北京建工英才評選活動,首次增設高技能人才獎項,陶建偉披紅戴花地上臺,領取到5萬元的獎勵。2020年,他還評上了電氣專業高級工程師,如今享受的是公司副職待遇。
“去年我還參加了北京人社局組織的高技能人才療休養,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我的獲得感滿滿。”陶建偉驕傲地說。
二級工匠工資比肩副處級
除了給足獲得感和榮譽感,當工人的“含金量”更體現在工資條上。
潘二保是北京地鐵供電分公司接觸網項目部第一維修部運檢師,憑借自己精湛的技藝解決了接觸網折返線偏磨、隔離開關燒蝕等接觸網的“疑難雜癥”。2018年,潘二保被授予“全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技術能手”稱號,2019年榮獲“北京地鐵勞動獎章”,2022年被授予“北京地鐵大工匠”稱號。
在公司落實“新八級工”的制度下,他被聘任為北京地鐵公司二級工匠。
在待遇上,五級工匠與一般管理人員等同,四級工匠相當于副科級,三級工匠相當于正科級,二級工匠相當于副處級,一級工匠相當于正處級。也就是說,潘二保現在拿到的工資跟副處級管理人員相當。
“過去公交車駕駛員只有四個職業技能等級,我的‘天花板’是技師。”北京公交集團41路駕駛員孟大鵬告訴記者,2019年,公交集團推出了“三駕并驅式自主評價體系”,公交駕駛員從原四級調整至六級,并實現技能要素分工。自“新八級工”制度推出后,公交集團繼續推進階梯式職工成長體系,去年他順利通過考核評審,獲得了高級技師證書,每月又拿到1500元技能工資。
“‘新八級工’讓我們9萬公交人的薪資待遇實實在在地提高了,兜里更鼓,心里更亮。”不僅如此,孟大鵬還帶了一大批徒弟,另發一筆師帶徒津貼。此前,他已經帶出了53個徒弟,今年還要帶7個,每帶一個徒弟,發放50元津貼。“每月350元。錢是小事,關鍵是這種制度認可了技能價值,會激勵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孟大鵬說。
全市已評出30名特級技師
記者從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北京市自2022年起開始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的評聘試點工作,經過前期申報、專家綜合評審等程序,來自一輕控股、北京地鐵等13家企業的81個職業已完成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的評聘備案,目前共產生了30名特級技師。獲評人員長期工作在生產、科研和技術攻關一線,個個都是行業領域內的技術技能高手,職業技能水平高、業績貢獻突出,在全市高技能人才隊伍中具有較強示范引領作用。
下一步,北京市將鼓勵企業用好自主權,結合企業實際,探索一些新的薪酬激勵機制,比如協議薪酬、專項獎勵等;持續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大國工匠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