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屋場創出“新名堂”(主題)
——鳳凰縣吉信鎮打造農村電商直播基地(副題)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黃文淵 通訊員 張祖英 鄔倩
10月30日傍晚,鳳凰縣育英民族學校旁一處老屋場——鳳凰縣吉信鎮新打造的農村電商直播基地內,來自河南的主播胡樂與本地主播三妹同時在新場景中火熱開播。直播室外的團隊成員告訴記者:“今天正是新基地直播的第三天。”
屋里屋外都有“新名堂”
一條崎嶇小道蜿蜒而上,兩幢相連的老木屋,幾處亭臺,一塊草坪,水中自在游動著錦鯉魚群……直播室外,這個農村直播電商新基地舒適而愜意。
新基地以農產品銷售為基礎、原產地腹地為依托、資源共享為內核、情景化線上直播為特色、農產品+互聯網融合為重點,計劃打造10余個室內外直播新場景。
主播胡樂的直播室內,附近苗寨的阿公阿婆將自家農貨挑至其身后分兩列排開,主播三妹在另一間直播室內被村民們的土特產層層圍住,屋內靜置的老物件與屋外閃爍的點點星光,共同見證了此刻。傳統鄉村集市在數商融合發展的浪潮下,從日間室外大賣場衍生形成室內電商新夜市。原本獨立在自己打造的消費場景下直播的縣內農村直播電商達人們,從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取暖,真正意義上開啟共享基地式直播,將全縣多元化新型農村電商主體聚合在一起,初步形成集約化、規模化效應。
忙前忙后都圖新滿足
“我這個院子買的都是百年原生態的老柱子,建這個老屋場的時候就希望等自己60多歲退休之后能與家人和天南海北的朋友們一起在這里休養生息。我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這是我們的鄉愁。”屋場所有者廖先生表示,此次免費借用場地作為農村電商直播基地使用是出于助力曾經共患難的兄弟所做的考量。這份鄉愁支配下建造的產物與當下鳳凰領先發展起來的趕場直播背后,是兄弟情義和鄉土文化與數字經濟發展的雙向奔赴。
“我做這個就是覺得有味。”新基地內,一名剛起步數月的新主播告訴記者,通過趕場直播直接有效地推動當地紅薯、木耳、姜、干辣椒、臘腸等多種本地農產品出村進城,當地農戶多次真誠道謝,切身體會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實現是促使他決定堅持下來的理由。
此外,全縣數商興農工作持續推進,農村電商新模式新業態的豐富,使鳳凰縣鄉村電商迸發出較大的市場潛力與發展機遇,吸引了包含保靖小帥、河南胡樂以及縣外電商運營團隊等入駐其中。前前后后,是文化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鏈上鏈下都是新農村
新基地的打造采用共享經濟發展思路,圍繞搭建農村電商交流平臺,進一步吸引電商人才、專業服務機構等入駐,完善選品展示、內容制作、直播場景等設施設備,加強直播團隊孵化,通過改造多種消費場景,數字化助推供應鏈下沉。
作為連接產業鏈上下游的中間環節,鳳凰縣直播電商新業態發展進入穩步上升期。目前,新基地所聯系對接的農村直播達人團隊共計20個左右,10月份直播場次合計390余次,銷售總量處于50萬單至100萬單區間,銷售總額處于800萬元至1500萬元區間。
在新業態發展推動下,全縣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不斷暢通,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趕場直播、今年9月吉信鎮電商直播基地前置倉門口開展的晚間院壩直播和新興的菜場夜市直播等,共同繁榮了鳳凰縣農村消費市場,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逐年增長,提升了全縣農村電商就業創業帶動能力,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為數商興農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