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移動設計院消息,11月18日至11月22日,中國移動設計院牽頭,率先完成業內領先的基于高軌高通量衛星、采用NR-NTN增強技術的端到端基帶設備原型及業務性能驗證。本次驗證采用的端站為便攜站形態,接入亞太6D高通量衛星及對應的關口站,全面驗證了NR-NTN在高軌衛星的高延時、高誤碼場景下的通信效率和穩定性。
該關鍵技術研究由中國移動設計院牽頭,聯合亞太星通、比科奇、北京航天科工世紀衛星、合肥若森等多家單位開展;在國內率先完成亞太6D高通量衛星實際上星場景下,NR-NTN增強關鍵技術解決方案驗證,全面驗證NR-NTN作為高軌高通量衛星星地融合技術體制的可行性。
聯合研發團隊面向R18技術演進,持續開展NR-NTN關鍵技術研究和衛星基站與終端的原型開發工作,針對高軌衛星鏈路延時高、誤碼大、星地時鐘存在偏差的挑戰,成功攻關“高頻差環境下NR-NTN終端自適應頻率補償與捕獲”,“削峰DFT-SOFDM,降低波形高峰均比”、“下行PDCCH的信令優化”、“HARQ自適應增強”等關鍵技術,解決了NR-NTN頻偏影響大、峰均比高、信令占比重等問題。相比高通量衛星主流的DVB/RCS2體制,NR-NTN技術體制具備更優的調度靈活性,更好適配衛星的大規模終端接入應用場景。在連續4天的測試過程中,NR-NTN衛星設備全程在網,保持與高軌道高通量衛星穩定連接。同時,NR-NTN基帶設備分別與關口站射頻、便攜式衛星天線終端實現中頻適配,下行速率可達11.9Mbit/s(5MHz帶寬),上行速率可達8.4Mbit/s(5MHz帶寬)。
本次測試,充分驗證了業內領先的高軌高通量衛星NR NTN增強關鍵技術解決方案,作為高軌高通量衛星寬帶中繼的技術體制的可行性,通過“NTN基站/終端+射頻天線 +高通量衛星”通信業務通信,滿足IP數據回傳等業務需求,為衛星寬帶行業的星地融合、高低軌衛星協同工作的賦能打下堅實技術基礎。后續設計院將持續加強天地一體研究能力,面向星地融合高速網絡連接需求,推動行業協同發展,助力我國衛星互聯網絡發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