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27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總結2024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2025年任務。其中,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布局和重點場景應用成為2025年重點任務,這一計劃不僅順應了時代潮流,更將深刻塑造未來制造業的新格局。
2024年,AIGC產品爆發,根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已備案信息》顯示,截至2024年11月,我國共有309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完成備案。與此同時,行業大模型的發展勢頭迅猛。針對制造業的特定需求,如生產流程優化、質量檢測、供應鏈管理等,行業大模型開始嶄露頭角。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表示,2024年大模型進入應用元年,產業融合應用在千行百業大量涌現,垂直行業場景應用價值顯現,產業鏈協同創新要求提升,大模型產業融合應用創新將迎來快速爆發期。“一方面,產業應用和技術將相互促進、交替演進;另一方面,大模型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并加速與場景需求融合滲透,帶動生產制造等重點產業變革創新?!蔽毫琳f道。
在通用大模型方面,國內有百度的文心一言,具備強大自然語言處理能力;騰訊混元全鏈路自研,在多方面表現領先;阿里云的通義千問專注自然語言理解與生成;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語音能力突出;清華大學的智譜清言采用先進技術處理語言問題。國外有 OpenAI 的 ChatGPT,能流暢對話與文本生成;Anthropic 的 Claude 可深入分析問題;谷歌的 Gemini 是多模態大型語言模型。
在行業大模型方面,容聯云的赤兔大模型面向企業應用,賦能客服與營銷;文修大模型為專業用戶提供校對服務;YonGPT 大模型應用于企業服務領域的多個方向,助力企業運營決策與效率提升,這些模型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行業發展。
從“十二五”到“十四五”規劃,國家對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業給予巨大支持,從方向性引導到強調落地應用與場景創新。今年3月,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首次被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被賦予了實現技術變革、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也成為當前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在供給端,下一代 AI 基礎設施等快速發展,助力大模型應用落地,如算力對大模型開發至關重要,盡管中國存在算力剪刀差等問題,但各廠商仍在加大投入。在需求端,AI 市場高景氣,大模型下游行業需求旺盛。此外,算法、算力、數據均為關鍵要素,高質量數據決定模型的訓練質量、性能表現和應用領域廣度與深度,數據要素市場大有可為。
中國信通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大模型創新方面,持續探索規模擴展的道路,從單一模態到多模態,從淺思考到深思考,從通用模型到專業模型。在工程化方面,通過工程方法提升效果,保障應用效果的確定性。存在多種方式,其中智能體融合思考、規劃與工具調用能力,提升復雜問題解決能力。RAG有效融合檢索與生成。大模型+小模型+工具的系統化AI成為落地應用的主要途徑。
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的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進一步明確了行業大模型的重點場景應用,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推動著產業發展邁向新的高度?!叭斯ぶ悄?+ 制造” 行動下的行業大模型重點場景應用,正在全方位重塑制造業的格局,推動制造業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源消耗型向智能化、高效化、綠色化方向加速邁進,開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