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湖北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敏提出建議:適度超前布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張敏代表認為:低空經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著力點,《十四五應急體系規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文件將其列為重點發展方向,國務院及工信部等13部門相繼出臺專項規劃,明確構建現代化低空基礎設施體系的發展路徑。當前,低空經濟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低空經濟規模超6700億元,新增企業1.07萬家,科研類企業占比30%。技術能力和場景應用方面相繼取得重大突破,技術體系方面,建成全球最大5G網絡及北斗三代系統,奠定空間數字化基礎;5G-A基站實現半徑3公里/高度300米精準感知,模塊化停機方艙設備復用率達85%。突破5G超視距控制、衛星融合通信等12項核心技術,智能識別跟蹤技術達國際領先。場景應用方面,打造應急救災、醫療配送、電力巡檢等應用場景,實現應急響應速度提升40%,醫療配送成本降低75%,電力巡檢效率提升60%。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石,隨著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系統性應用空域資源的基礎,也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屏障。
張敏代表建議:一是實施"四網筑基"工程,提升低空經濟基礎保障。夯實基礎設施網,加快建設一批標準化起降平臺。推廣模塊化停機方艙,建設“國家級樞紐站、區域級中心站、城市節點站、社區微站、移動應急站”形成“五級三類”設施體系。搭建空聯通信網,依托現網構建300米以下空域5G-A專網,實現重點城市群連續覆蓋。標準化部署通感一體基站,提升重點區域定位精度。建設國家低空智算中心,開發基于5G網絡調度的“低空大腦”系統。形成航路規劃網,啟動編制全國低空航路“一張圖”,建立三維數字空域模型。完成省市空域分層,在試點區建立跨省協調機制。更新管服保障網,建設“計劃審批、空域評估、實時監控”一體的監管服務體系,開展有人/無人航空器融合運行試驗。開發全國統一的安管服平臺,整合現有5G網絡數據,實現飛行器全流程追蹤,按需部署反制設備覆蓋。
二是構建"三體聯動"機制。統籌央地協同體,由中央結合地方需求設立年度補貼資金,給予所需地區低空建設補助。建立“賽馬機制”,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先行區追加獎勵資金。拉通產融結合體,設立專項產業基金,對采用國產5G模組的設施給予補貼。創新“5G+低空”產品,支持通信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國跨行業標準體系和技術規范制定,明確通信、導航、監視、氣象、起降點、反制、服務和監管各領域技術規范;建立飛行器識別、空域動態分配數據交互標準;制定操作流程、應急機制、服務管理等低空運管服規范,推動全產業標準化、規范化發展。
三是打造"五維賦能"體系。 聚焦場景創新,在超大城市開展“無人機配送+急救運輸”雙試點,支持企業開通物流航線。建設“低空經濟+”示范園區,發展工業巡檢、城市治理等融合應用。聚焦人才培育,在相關高校設立低空通信專業,加強校企聯合,充實實操課程。實施“低空工匠”計劃,認證駕駛員、規劃師等亟需專業人才。加強技術攻堅,突破5G-A通感一體、密集機群避障、三維航路動態等關鍵技術。筑牢安全防控,建設低空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建立“黑飛”聯合懲戒機制,納入社會信用體系。開放國際合作,發起“一帶一路”低空走廊計劃,建設低空國際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