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0日至11日,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在韓國仁川舉辦了首次6G技術研討會,這標志著6G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在3GPP正式啟動。來自全球多家運營商、設備供應商、科研機構及高校的700余名專家齊聚一堂,圍繞6G技術的需求、場景、技術、標準及期待展開深入探討。
在本次研討會上,中興通訊(ZTE)、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DOCOMO)、英國交互數字公司(InterDigital)、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無線通信與物聯網技術部(CEWiT)、維沃(vivo)、小米(Xiaomi)等12家單位,闡述了近場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并分析了該領域面臨的挑戰與標準前瞻。
近場技術成為研討會焦點之一
在研討會上,近場技術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與會者普遍認為,近場技術在6G時代將發揮重要作用,有望帶來通信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然而,其實現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技術挑戰,如信道特性建模、波束管理、信道狀態信息(CSI)增強、碼本設計創新以及多輸入多輸出(MIMO)架構改進等。
五個關鍵標準化要點深入探討
針對近場技術的技術難點,研討會進行了深入的技術討論,聚焦于以下五個關鍵領域:
1)近場信道特性建模:研究近場技術中的信道特性,為系統設計提供準確的模型基礎。
2)近場波束管理技術:探索高效的波束形成和跟蹤技術,以支持高速率、低時延的近場技術。
3)近場信道狀態信息(CSI)增強機制:研究如何更準確地獲取和利用CSI,提高通信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
4)近場碼本設計創新:開發適應近場技術特性的新型碼本,提升系統頻譜效率和傳輸質量。
5)近場多輸入多輸出(MIMO)架構改進:研究適用于近場技術的MIMO架構,以支持大規模天線陣列的部署和高效信號處理。
新方案提出應對復雜挑戰
與會者還探討了應對大規模天線陣列部署復雜性以及從遠場通信模式向近場技術模式轉變的新方案。其中,先進的球面波前建模和動態波束聚焦算法被認為是滿足6G在近場場景下對頻譜效率和時延降低嚴苛要求的關鍵技術。
6G標準前瞻:融合與創新
此次研討會不僅展示了近場技術的最新進展,也為6G標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與會者普遍認為,6G將不僅僅是通信技術的簡單升級,而是通信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融合。未來,6G標準將更加注重系統的簡潔性、AI原生設計、云原生架構、模塊化設計、安全性、互操作性以及支持多樣化的物聯網設備等方面。 3GPP將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全面開展6G技術研究,并計劃于2029年完成第一版6G標準的發布。這一過程中,全球通信行業的智慧和力量將匯聚一堂,共同推動6G技術的標準化和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