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就業“提檔增速” 創業“熱潮涌動”(主題)
——市人社局交出開局亮眼答卷(副題)
十堰日報記者 劉姣 楊柳
一年春作首,萬事干為先。
今年一季度,全市人社部門捷報頻傳——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2055人、返鄉創業1356人,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782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324人,吸引大學生留(回)堰3300人;全市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883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2138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581人;累計發放“武當人才卡”6544張,新增299張。
春光不負趕路人,足音鏗鏘向前行。今年一季度,全市人社系統以“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奮進姿態,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緊緊圍繞穩就業、引人才、促發展、兜底線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推動落實各項重點工作,以優質人社服務筑牢民生幸福根基,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十堰篇章作出了積極貢獻。
精準施策,助力企業“開門紅”
大學生留(回)堰·返鄉務工人員現場招聘會。圖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企業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關鍵力量。為助力企業順利開工、保障經濟實現“開門紅”,市人社局早謀劃、早行動,打出了一套精準服務“組合拳”。
“今年初,我們開展重點企業用工需求調查,梳理全市200家重點企業4000余個崗位,精選待遇優厚的崗位信息,通過線上各類渠道廣泛持續發布。”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返鄉創業代表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圖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3月6日至14日,市人社局攜手市內多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先后赴陜西省安康市、商洛市,開展保障重點企業用工專項對接招引工作。此次行動拉開了十堰與“西十高鐵”沿線秦巴山區城市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序幕。
此次行動中,雙方就拓展勞務協作模式、開展技能培訓合作、保障勞動權益等達成共識,形成了“崗位招聘、技能提升、權益維護”全鏈條合作機制。
同時,我市依托“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推動兩地優質人力資源企業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成立3個跨區域信息交流群,發布東風零部件、遠景動力等29家重點企業1900余個優質崗位信息,吸引近百名求職者咨詢求職,實現崗位信息實時共享、動態管理。
除跨省招工外,市人社局還通過政策幫扶、精準服務等舉措緩解企業壓力,推動企業穩產達產。
“從正月初六開始,我就協助雙星東風輪胎廠招聘,解決120名一線操作工缺口。”作為張灣區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人社專員,朱海平積極為企業招工、群眾就業牽線搭橋。
像朱海平這樣的人社專員,我市共有238名。他們長期扎根企業、社區開展招工就業服務。
一季度,圍繞“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體系,聚焦專精特新重點企業發展需求,市人社局組織人社專員深入一線,開展點對點保用工服務活動,深入轄區重點企業提供崗位征集、技能培訓、送工上崗等精準化服務,構建起“訪企業、送政策、解難題、保用工”服務鏈。
一季度,人社專員為200家重點企業“一對一”解決用工2593人,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和群眾就業難問題。
搭建平臺,暢通就業“供需橋”
舉辦“才聚荊楚共建支點春回校園”2025年春季校園招聘活動。圖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人勤春來早,開年即“開跑”。2月3日,十堰城區六堰人民廣場人頭攢動,2025年春風行動暨大學生留(回)堰·返鄉能人現場招聘會在此舉行,拉開了我市高質量充分就業序幕,以就業“開門紅”全力助推全市經濟發展“滿堂彩”。
人社專員走訪企業紓困解難。圖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此次招聘會吸引100家單位參會,提供崗位超6000個,萬余人次求職者進場,其中130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這次招聘會標志著我市2025年“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活動正式啟動。
“春風行動”是市人社部門堅持多年的創業就業服務“金字招牌”活動。今年,市人社局采取市縣聯動方式,分行業、小規模、高頻次組織舉辦大學生留(回)堰、返鄉務工人員就業、畢業生春季校園供需會等一系列“線上+線下”春風行動招聘會。“活動現場同步開展直播帶崗、人社政策宣傳、技能展示、培訓報名等活動,促進用工求職‘雙向奔赴’,持續掀起就業服務熱潮。”市人社局負責人表示。
我市聚焦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招引,發布2025年技能類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及崗位參考薪酬,促進人力資源市場合理配置;聚焦高校畢業生留(回)堰,組建工作專班走進湖北醫藥學院、漢江師范學院等高校召開畢業生春季校園供需會;聚焦返鄉務工人員就業,在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集中的社區(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設立招聘服務站,將崗位送到群眾身邊,不斷提高供需對接精準度。
一季度,全市共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會590余場,服務招聘企業3201家次,累計提供就業崗位4.9萬個,初步達成就業意向2.22萬人次。
4月2日,市人社部門全新升級的“樂業十堰”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幫助廣大求職者和招聘企業享受便捷、精準、暖心服務。“通過小程序找工作,還能了解就業創業政策,太方便了。”市民張先生稱贊道。
據悉,全新升級后的“樂業十堰”微信小程序包含“就業地圖”和“求職招聘”兩大功能,就業機構、招聘崗位、培訓機構、創業基地等信息一應俱全,“一站式”求職、創業、培訓等服務信息輕松便捷獲得,還能查看附近“15分鐘就業服務圈”,了解最新最全的就業服務信息。
“我們將持續優化‘樂業十堰’等智慧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通過移動終端、自助平臺等實現求職招聘、政策落實、創業扶持、技能培訓等人社服務目標,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市人社局負責人表示。
創優環境,打造創業“強磁場”
創業導師做客企業講好創業故事。圖片由市人社局提供
3月25日,在2025年“樂業十堰·歸堰創+”創新創業導師領航活動現場,湖北尚撈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尚奇收獲頗豐。他說:“與導師交流溝通后,明確公司要致力成為一家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打造數字化零售加數字化供應鏈概念的科技型公司,讓我信心倍增。”
活動中,高校雙創導師、技術專家與企業結對簽約。未來,導師們將通過論壇培訓、企業互訪等形式,“一對一”“集中式”分類開展創業指導,結合企業階段性發展目標,幫助企業調整策略,動態跟蹤企業成長需求。
創業扶持不僅體現在專業指導上,還體現在政策助力方面。“我大四時了解到高校畢業生創業相關政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提交報名申請,經工作人員推薦,參加了免費創業培訓。”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應屆畢業生小張說,創業培訓不僅增長了他的見識,更為以后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推動創業就業與返鄉就業同頻共振,2025年,市人社部門打出創業培訓、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鼓勵外出人員返鄉創業——
法定勞動年齡內,在我市依法自主或合伙創業的重點就業群體,個人貸款額度最高30萬元、合伙創業貸款額度最高400萬元;初次辦理注冊登記,經營6個月及以上且帶動就業2人及以上(含創業者本人)的返鄉入鄉人員(注冊5年內),可享受一次性創業補貼5000元;對新認定的市級創業孵化基地設置5年培育期,按照孵化成效給予60萬元至500萬元的資金獎補……
在政策激勵下,不少青年投身返鄉創業熱潮。34歲的曹玉松放棄在上海年薪20萬元的工作,毅然回到丹江口市創辦當地首個同城團購網。
“最困難的時候,我的銀行賬戶僅剩873元。后來,在丹江口市人社局幫助下成功申請1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幫我渡過難關。”曹玉松感慨地說。
近年來,全市人社部門堅持“政府搭臺、政策護航、服務賦能”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樂業十堰·歸堰創+”工作品牌,積極組織申報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不斷優化創業擔保貸款經辦流程,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返鄉創業人員1356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億元,為3944人次提供創業服務。這一系列舉措有力促進了“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助力更多初創實體快速成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不負好春光,奮斗正當時。全市人社部門將以破竹之勢把穩舵盤、錨定目標、聚焦重點、精準施策,全力推動人社事業跑出“加速度”,努力繪就高質量就業創業發展新圖景。